上亿黑卡充斥市场屡禁不绝谁该负责?(2015
上亿黑卡充斥市场
屡禁不绝谁该负责?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金融街豪华酒店总统套房,某老总盯着桌上三部手机,其中一部仅用于单线联络“神秘”人物。一旦交易达成,这部手机和“黑卡”,马上被物理消灭化为无形,老总与这位“神秘”人物之间的此段交往也随之灰飞烟灭,无从查证。这是小说里的情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少见。不法分子利用“黑卡”实施犯罪,危害蔓延惊人。
罪恶借“黑卡”遁形
2014年的一天,安徽孔大叔接到自称其儿子美国留学同学的电话,孔大叔被骗汇款15万元。后经公安机关长期艰苦侦查,抓获一个利用“黑卡”诈骗团伙,据介绍,该团伙平时利用100多张“黑卡”进行各类诈骗犯罪。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看似普通的小小“黑卡”,在不法分子手中就变成了“致富利器”,直戳用户软肋。
尽管我国已于2013年9月1日全面实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但时至今日,“黑卡”市场依然火爆,数以亿计未经身份登记的“黑卡”在社会上流通,其使用者好似披了一件哈利波特的“透明衣”,逍遥在法律监管之外。
谁在使用“黑卡”?
采访发现,逃避监管、从事非法活动是“黑卡”使用者的共同特点,而由于“黑卡”的屡禁不绝,其所形成的各类危害仍在蔓延:
在证券市场,暗箱操作频现、操纵横行,“黑卡”服务着股票市场灰色地带里的一举一动,很多被查出“老鼠仓”的基金经理,手中都有很多部手机和非实名电话卡,操作着不同的股票账号,进行着股市里的罪恶勾当。
不仅如此,“黑卡”还经常被极端分子利用,在新疆等地区传播反动恐怖信息;被刑事犯罪分子当做非法联络的捷径;被不良广告商作为大赚黑心钱的扰民手段。
“黑卡”不仅掩护了不法分子,也成为腐败分子作恶的有力助手。业已查证的案件显示,一些官员使用多个号码,专门从事权钱交易。
屡禁不绝谁之责?
既然有如此种种危害,人们不禁要问,“黑卡”从何而来?又为何在“实名制”实施一年多后仍然得以存在?走走市场就能窥见端倪,“黑卡”泛滥的背后少不了运营商的默许。
近日在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走访发现,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卡一应俱全,20元、50元话费号码卡都以双倍价格出售,月租费5元的电话卡甚至卖到了200元。而这些卡大多来自运营商。
尽管每张卡上都明确标明必须经过身份登记后方可使用,但店家承诺用户自己不必进行身份确认,有些必须要输入身份信息的由店家协助,用户自己的身份并不会暴露。
“实名制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黑卡’如此泛滥根源还在基础电信运营商。”通信专家项立刚一针见血。
“国家主导推动治理‘黑卡’专项行动,推广实名制,此举利国利民,但是这与运营商总部给地方分公司制定的业绩考核之间有冲突,三大运营商必须做出调整,杜绝‘黑卡’。”项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