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如其名,中风给人的感觉正是“突如其来”的,无怪乎古代中医将其列为四大疑难病之首。现代医学界则将中风同冠心病、癌症并列,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同时,中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年轻化趋势,中风理应得到重视。
01初诊:
:谢某,男,35岁,年10月初诊。
:中风后半身不遂近一个月
:两年前体检查出,血压血脂偏高伴脂肪肝,颈椎腰椎退行性改变,当时未及时采取药物控制治疗。一个月前感觉头昏昏沉沉伴健忘,手麻木,几天后突然中风,经医院抢救诊断为脑栓塞,给予治疗。治疗之后血压趋于稳定,但中风所留下的后遗症始终无法彻底恢复,经母亲推荐,来我处就诊。
:患者体形偏胖,说话吐字不清,手麻腿无力,口眼?斜,流口水,眼睛迎风流泪,半身不遂,无法独立行走,精神差,怕冷,尿频尿急,舌淡苔腻滑,颤抖舌,脉弦滑无力。
:脑栓塞
:中风
: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黄芪60克、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地龙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牛膝10克、枸杞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天麻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每日配合针灸,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不适随诊。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个月),以治其本。
:足三里,气海,阳陵泉透阴陵泉,风市,地仓透颊车,丰隆,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太冲,水沟,风池,委中,肾俞,肝俞。
二诊:眼睛慢慢能闭上,嘴巴歪斜较之前有所改善,流口水方面稍微好点。效不更方,拟原方稍做调整,继续服用7剂,针灸穴位不变,不适随诊。
:黄芪克、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地龙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牛膝10克、枸杞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蜈蚣2条、全蝎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三诊:嘴巴歪斜,流口水已基本正常,腿脚麻木无力已改善,心情愉快。经过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期的治疗采取中药膏滋及水剂,并配合针灸,三管齐下,达到最终根治目的。水剂以原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7剂,不适随诊。
:黄芪克、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地龙10克、桑寄生15克、菟丝子10克、杜仲1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牛膝10克、枸杞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蜈蚣2条、全蝎10克、香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足三里,气海,阳陵泉透阴陵泉,风市,丰隆,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太冲,风池,委中,肾俞,肝俞,关元。后来随访得知,患者已基本痊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小知识
按: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在本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一定认识。还明确指出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人于腑,即不识人;邪人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后世医家对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争,如《景岳全书·非风》:“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
《证治汇补·中风》:“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内中风之证,曾见于《内经》。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亦不名为脑充血,而实名之为煎厥、大厥、薄厥。……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
本病以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象可表现为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或红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治疗经验
本例病案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之中风后遗症,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气虚运血无力,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血脉不利,形成血瘀。脾失健运,则痰饮水湿内生,久而久之,痰瘀阻络。
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当归活血通络而不伤血;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以活血祛瘀;蜈蚣、蝎子、地龙祛风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法半夏、茯苓、白术、石菖蒲祛湿通络;巴戟天、肉苁蓉、熟地、枸杞补肾填精;桂枝、香附温通经络;天麻头痛头晕要药。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黄茂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健
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以之与当归同用。
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
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
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人参、*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
《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地龙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本品性寒,既能息风止痉,又善于清热定惊,故适用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癫痫、癫狂等症。治小儿急慢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作丸服。治高热抽搐惊痫之症,多与钩藤、牛黄、白僵蚕、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本品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补气活血药配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如补阳还五汤。
本品长于通络止痛,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性寒清热,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如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症,则应与川乌、草乌、南星、乳香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药配伍,如小活络丹。
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用鲜地龙水煎,加白糖收膏用。或与麻黄、杏仁、黄芩、葶苈子等同用,以加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而利水道。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可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木通、冬葵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降压作用,常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本草拾遗》:“疗温病大热,狂言,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本草纲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