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参、*参、孩儿参、黄芪皆为补气要品,并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然四者效用的主要区别:
人参,味甘微苦,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血生津,并能安神益智,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故凡气虚不足之证,不论脾胃气虛,倦怠无力,食少吐泻;或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心神不安,惊悸健忘,或津亏口千,消渴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均可应用。由于本品补气力强,对一切大病、久病,大出血或吐泻后元气大衰或气虚欲脱之证,尤为补虚救脱要药。生用性平,气虚而阴津不足者多用;熟制偏温,气虚阳弱者多用。
人参*参,味甘性平,不燥不腻,善补脾肺之气,兼能益血生津。故凡脾胃气虚,体倦食少;肺气不足,气短咳嗽;以及血源津伤而有脾胃虚弱之症者,用之最宜。本品不似人参大补元气,且补脾肺之力亦较人参薄弱,因此,对气虚轻症、慢性疾病,在一般补益剂中可代人参,对重症、急疟须大补或救脱者,仍以人参为宜。
*参孩儿参,又名太子参,甘微苦平,为清补气阴之品。常用于脾胃气虚,体倦食少;胃阴不足,口千少津;及阴虚肺燥,咳嗽痰少之症。惟补力远较人参薄弱,较*参亦差,须较大剂量持续服用,疗效始著。
太子参黄芪(耆),味甘性温,补力亦强。李时珍云:“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绗之长故名。”本品补气善走,具温运泼舞生发之性,在补脾益气之中,并能升举阳气,且可外走肌表,固护卫阳,以固表止汗。补气可以生血,气旺则水自行,所以又能鼓舞正气以托毒生肌,温运阳气以利水退肿。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少气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的脏器下垂,久泻脱肛;气不摄血的崩漏便血;表虚不固的自汗盗汗;气血不足之疮痈内陷,脓成不费或溃久不敛;以及气虚不运的小便不利、皮肤水肿等证。
黄芪黄芪与人参,虽皆能补益脾肺,为补气要药,然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而偏守,为治里虚主药;黄芪又善走肌表而固护卫阳,为治表虚要药。且人参生用性平,气虚而兼阴液不足者,则多用人参(或*参);黄芪性偏温运,气虚而偏阳气不运者,则多选黄芪。因二药皆为补气要品,故气虚较重之证,又常相须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