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南京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调查到种野生动植物,包括国家I级和II级保护野生动物52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收录41种。
物种宝库“上新”,多样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保护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见成效
5月的南京,大街小巷的蔷薇齐绽,青翠的梧桐叶释放出生命的活力,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悄然而至。当天,南京市第29届“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鼓楼区滨江风光带的火车主题公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文青介绍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效。
围绕“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目标,南京全市划定生态空间保护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近年来,南京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在南京发现了迄今世界城市环境中已知最大的天然更新水杉种群,说明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了切实成效。”李文青说。
去年10月,南京市启动了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摸清南京历史上记录物种数,现有本土物种、外来物种出现位置和数量为目标,完成了南京市域范围内58个10公里×10公里网格、条样、个样方和样点的野外调查工作。
活动现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备新正式发布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全市范围内共布设71台红外相机,调查到种野生动植物。有18台红外相机拍到了国家II级保护动物貉,有30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II级保护动物獐。貉种群数量与10年前相比增长5倍以上。本底调查所取得的数据成果为进一步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揭秘身边草木,环境教育“新主张”
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身边草木,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奥秘。5月以来,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邀请植物学专家走进南京十余所国际生态学校、环保小局长学校等环保特色中小学和幼儿园,结合校园植被分布情况,调查了解校园内或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为学生们面对面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活动现场,“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公布,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南京市中南锦苑幼儿园、南京市金陵小学获得一等奖。
“想知道我们在山上都发现了哪些奇特的植物吗?瞧!这是明*参,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观察发现明*参茎直立,呈伞状,开白花。这种植物在其他地区很少能够见到,而且它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从山上的石缝中发现四叶葎,在校园的小路上遇见化香树,这些朝夕相处的植物第一次让学生们知道了“姓名”,更了解了它们的特性与故事。来自金陵小学的范煜琳作为“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学生代表分享调查故事,在一次次自然探索中,孩子们逐渐领悟到了自然界命运共同体的美丽与魅力。
长江生物同步调查精彩影展揭示奥秘
活动当天,在南京长江沿岸7个观测点,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活动也正式启动。相关高校机构、社会公众、自然爱好者、生态摄影师一同参与,通过数据和影像记录夏季南京长江沿岸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助力长江大保护。
“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组建了这支50多人的调查小队。在队伍中,最大的同志65岁,最小的18岁。”调查活动组织者、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同步调查,更是一场长江大保护的全民见证。从高校师生到资深环保爱好者、环保协会志愿者,调查小队云集各方力量,一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添彩。
一幅幅江豚“抛头露面”的精彩画面揭开了“年南京水生生物影像巡展”的神秘面纱。一张张精彩的水生生物影像凝聚着市民对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喜爱,水下的生物奇幻与迷人景象通过影像作品予以呈现,本次展览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和生动有趣的科普文字,向公众展示了南京种形态各异的水生生物,进一步引导观众认识长江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意识。首展于5月22日-6月4日在下关火车主题公园举行,后续的3场巡展还将走进商场、公园、博物馆等其他场所,让公众有更多机会了解长江生物多样性之美。
与江豚来一场奇妙“偶遇”,和野生动物做一次亲密“邻居”,在南京,生物多样性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呈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一句口号,更会落实在行动中,展现在生活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吴琼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