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集下
TUhjnbcbe - 2021/8/23 17:13:00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25829.html

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腻。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甚加*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槟榔,血脂高加荷叶。

舒肝化癥汤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进退黄连温胆汤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12克,姜竹茹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麦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柔肝益脑汤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30分钟,取汁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克,怀牛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内,见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温服,四小时后复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众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育阴养肝汤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子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毫升;二汁加水毫升左右煎至毫升,下午2—3时、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秘加爪蒌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6克,槟榔20克。

舒肝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积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内金9克、元明粉6克、白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滞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剧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积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参、黄芪;胆石加内金、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理肝汤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用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顿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虚者,改*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加积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柴胡篙芩汤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干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用:湿热甚者,去*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芩、车前、泽泻;兼湿浊者加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干草、大枣、加牡蛎、桔叶;兼阴上傷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温阳撤邪汤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主治:肾病综合症。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虚,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

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渗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而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遗,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参、白术、山药;固精多用芡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碍水气;证中恐补中有滞,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益肾固崩汤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牡蛎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部足所致药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资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

合欢皮10克;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冲服);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补泄理肾汤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怔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运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血压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壮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加用漏芦、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益肾利尿汤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乌药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疗程,1至3个疗程即愈。

益肾坚骨汤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雪、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

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瘘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齿苋,鲜者各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香连固肠汤(丸)

组成:*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增效调经丸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

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面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滞致经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调经汤

组成:女贞子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虚加*参、白术;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夹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推荐阅读:

1、祖传偏方:有效药方30条

2、隐于民间老中医罗先生:方子不保密,能救人就好

3、佚名:我以亲身经历释中医高手在民间

4、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就救了无数肿瘤患者

5、中医奇人:万病用一方

小编的请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