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药黄芪
TUhjnbcbe - 2021/7/10 22:22:00

黄芪产地较多,商品形状亦异,按其原植物和产区的不同,一般分为黑皮芪,白皮芪,红芪三类。

1、黑皮芪

别名:卜奎芪、关卜奎芪、正口芪。

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膜荚黄芪,亦有内蒙黄芪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宁安、嫩江、鄂伦春旗,吉林的蛟河,延边自治州等地。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上端带芦头(根茎),下端稍细,有少数支根和须根,尾端多已折断。长30~90厘米,直径1~3厘米。粗条者上端多具空心。表面黑褐色,有明显的长纵皱有放射状花纹(习称菊花心)。气微香,味甜,嚼之渣少。

2、白皮芪

别名:绵黄芪、箭芪。

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内蒙黄芪,亦有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多为栽培,亦有野生。

产地: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内蒙古的武川、兴和、正蓝旗及锡盟地区,吉林的哲盟西部等地。山西多为栽培,内蒙古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浑源一带产者,根圆柱形,带芦头,长70~厘米,有的可达2米,直径2~4厘米,根头部略膨大,多具空心,尾部渐细,带须根,部分为支根。表面土黄色,微有纵皱和麻点,皮较细,网纹不明显。断面亦显菊花心。质坚韧而重。气微,味甜而浊。有豆腥味,嚼之渣较多。

内蒙古产者,芦头小,头尾粗细匀称,长40~80厘米,直径0.6~2厘米。外皮灰褐色带网状纹理,支根和须根较少,菊花心明显。味甜,微有豆腥味。

3、红芪

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多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舟曲、临潭、德乌鲁市、漳县、西和、礼县、会川、武山等地。四川茂汶等地亦产。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长40~60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褐色,皮紧,皱纹紧密而深。质硬而韧,断面显菊花心,纤维性小而粉性大。气微,味甜,嚼之有渣。

果皮芪、白皮芪均以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药性:甘,温。归肺脾经。

药理作用: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宜忌:表实邪盛,食积停滞,肝郁气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慎服。处方举例: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6g、炙甘草6g、*参12g、白术4.5g、当归3g、陈皮3g、升麻3g、柴胡3g,水煎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18g、白芍9g、桂枝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生黄芪30~g,当归尾9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水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