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膳陇原党参生脉茶
TUhjnbcbe - 2021/7/8 23:52:00

*参生脉茶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学药食同源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的优势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们对药膳养生防病、治病疗疾、康复疾病的需求,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专门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适合于中医工作者以及食品、保健食品研发人员和广大药膳食疗爱好者使用的《甘肃药膳集锦》,小编将给大家细细介绍:

*参生脉茶

甘肃*参、麦门冬各10g,五味子3g。冰糖适量。

前三者洗净,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或前三者倍量备齐,洗净烘干,研成粗末,混匀备用。用时每次取粗末3~6g,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本方具有益气敛汗、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夏天气候炎热,工作学习紧张,劳倦内伤,气阴不足,虚火上升,所致神疲乏力、虚烦燥扰、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口干口渴、自汗盗汗等的调养。亦用于气虚、阴虚体质之人的夏季保健。

本方原名“生脉散”,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原方用人参,后世常用*参代替人参使用。方中*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由于肺主一身之气,因此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三者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功,宜于气阴两虚诸证的调理。

*参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是人参的替代品,为补气、健脾佳品,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将其食用调补的习惯,原国家卫生部早就将其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其为桔梗科植物*参、素花*参或川*参的根。清·张山雷《本草正义》记载:“(*参)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赵荩臣《*参新研究》指出:“人参为温补峻烈之剂,用以峻补五脏之君药,*参为平补和缓之剂,用以滋养脾胃之要药。”因其功能与人参相似,秦始皇统一天下设上*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为*参的最早发现地,故名*参。

植物*参主产于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甘肃出产的*参称白条*;山西出产的*参称潞*,上*郡唐朝改称潞州);植物素花*参主产于甘肃(纹*);植物川*参主产于四川、重庆等地。药材*参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以山西潞*和台*(五台山野生*参)、甘肃纹*与白条*最为道地。甘肃*参多为桔梗科植物*参、素花*参,是*参的重要生产基地,主产于甘肃陇西、渭源、定西(现定西市安定区)、文县、甘谷、秦安、会宁、临洮、舟曲等县区,产量居全国之首,甘肃省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年5月29日印发《陇药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公布:“年(甘肃省)种植*参50.96万亩、产量7.87万吨。”甘肃纹*主产于文县、舟曲等地,原为野生,现为家种,商品纹*保持了“身条粗大、狮头蛇尾、参纹粗壮、皮松肉紧、质地柔轻、断面菊心、香气浓郁、味道甘甜、嚼之无渣”的品质特点,在全国*参质量鉴定中名列第一,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甘肃白条*主产于陇西、渭源等地,是20世纪60年代由山西引种落户并发展起来的名牌产品,在甘肃省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所产*参体胖梢长、色泽乳白、清香甘甜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陇西白条*参”、“渭源白条*参”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和甘肃省著名商标与证明商标认定,渭源县还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参之乡”称号。

中医认为*参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功能补脾益气、养血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热病伤津所致体倦、乏力、食少、泄泻、头晕、面黄、口干等证。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者的调补药食佳品。*参药用多配合他药同用。既可直接含服、炖服,也可煮粥、炖汤、做菜,或打粉制糕饼食用;或泡茶、浸酒饮用。

*参含甾醇、*参苷、*参多糖、*参内酯、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少量生物碱,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微量元素等。

现代研究证明,*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有抗溃疡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有明显升高血糖的作用;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对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另外,*参还有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等作用。

本文内容由甘肃医院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膳陇原党参生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