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6个月内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或1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感染。目前认为大多数复发性感染为再感染而非复发(复发是由同一尿路致病菌株引起感染),不过持续性病灶偶尔可引起感染复发。
1复发性单纯性膀胱炎在女性中有多么常见?
年轻健康女性的泌尿道在解剖和生理方面通常没有问题,但仍常见复发性单纯性膀胱炎。一项研究纳入了首次发生尿路感染的女大学生,其中27%在初始感染后6个月内出现了至少1次经培养证实的复发,2.7%在这期间出现了第2次复发。与其他微生物引起首次尿路感染的女性相比,首次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女性似乎更可能在6个月内发生第2次尿路感染。一项芬兰的研究纳入了17-82岁、存在大肠埃希菌膀胱炎的女性,其中44%在1年内出现复发。据推测,复发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与散发性感染相同。因此,对于正常宿主,大多数尿路病原体起源于直肠菌群,其可定植于尿道周围区域和尿道,并上行至膀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阴道正常菌群的改变,尤其是产过氧化氢乳酸杆菌的丢失,可能会使女性易于发生阴道口大肠埃希菌定植,进而发生尿路感染。女性中一些相同菌株引起的复发性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先前尿路感染后持续存在于膀胱上皮细胞中的病原体造成的再感染。已在膀胱炎女性尿液中的脱落细胞内发现了细胞内细菌群落。
如果引起复发性感染的致病菌与初次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则将复发性尿路感染归类为再感染。但感染病原体通常存留于直肠中;当复发性感染为相同病原体所致时,通常不能鉴别复发与再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感染菌株相同且复发性感染发生于初次感染治疗完成后2周内,则可大致将复发性尿路感染定义为复发。而治疗后2周以上出现的复发性尿路感染则被认为是再感染,即使感染病原体与初次感染相同。对于没有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果在两次尿路感染间期有尿培养阴性的记录,则复发性感染也被归为再感染。
大多数复发性膀胱炎似乎都是再感染。初始感染菌株从尿路消除后可继续存留于粪便菌群中,并随后再次定植于阴道口和膀胱,从而引起复发性尿路感染。事实上,长期前瞻性研究已证实,大肠埃希菌菌株能够在1-3年后引起复发性尿路感染,尽管在发生下次感染前已给予了恰当治疗且重复尿培养没有发现微生物。然而,大多数复发性感染发生于初始感染后最初3个月内。
2有哪些危险因素导致女性更容易发生单纯性膀胱炎及其复发呢?
宿主的遗传、生物和行为因素似乎会使健康年轻女性易发生单纯性膀胱炎及其复发。(1)生物或遗传因素研究显示,与无复发病史的女性相比,复发性膀胱炎女性更可能存在尿路病原体阴道定植,在无症状期也是如此。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似乎是,与无复发性感染的女性相比,尿路致病性大肠菌群更倾向于黏附在有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史女性的尿路上皮细胞。遗传决定因子似乎可解释部分女性中这种潜在易感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女性和复发性肾盂肾炎女性中分别存在非分泌型表型和P1表型的过表达。
此外,来自ABH血型抗原非分泌型女性的尿路上皮细胞中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比分泌型女性更大。非分泌型个体的尿路上皮细胞能选择性表达可结合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独特红细胞系列糖脂受体,这可能为非分泌型个体易发生复发性尿路感染提供了生化解释。对于具有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其他强烈危险因素(如,使用杀精剂或性交较频繁)的女性,非分泌型表型与复发性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不那么重要。
(2)行为危险因素性交和阴道隔膜、杀精剂都是尿路感染的强烈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甚至使用表面涂有杀精剂的避孕套也会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加。近期抗生素使用可对动物及人类胃肠道和阴道菌群产生不良影响,也与尿路感染风险增加强烈相关。然而,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