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的煤炭大县到环境优美的康养小城,四年间,沁源人靠着保护生态趟出了一条别样的振兴之路。
▲魅力沁源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拥有众多红色与绿色“宝藏”的沁源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认识、赞叹。(摄影/薛俊)
一只,两只,三只。红眼、褐身、白翅的大鸟就这样悠然的出现在眼前。
“挺胸抬头,气宇轩昂。看,看,那是公鸡中的战斗鸡。”10月21日,一段护林员焦毛孩偶遇褐马鸡的短视频迅速火爆传开。
驱车在山西省沁源县灵空山风景区的路上,满眼的绿色中夹杂着一片片火红或金黄,沿途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褐马鸡通道,请注意让行”的提示牌,“运气好的话,早上是最有可能看到它们的。”司机师傅说道。被誉为“东方宝石”的褐马鸡是世界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国范围内目前仅存多只,而沁源县内就有余只,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褐马鸡“栖息天堂”。“其实褐马鸡并不是咱们沁源的‘本地居民’,它们选择到这里栖息,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沁源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杨峰说。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命名了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沁源县位列其中,成为山西省右玉县之后,第二个获此命名的县市。年时,沁源的煤炭产业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如今,特色种养殖、生态旅游已占到当地经济总量的近40%。从昔日的煤炭大县到环境优美的康养小城,四年间,沁源人靠着保护生态趟出了一条别样的振兴之路。
林中“挖宝”,绿色文章如何写?“没想到在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小县里,竟然有这样一片浑然天成的森林,特别难忘。”两年前的夏天,著名历史学家、清史作家阎崇年带着作品《森林帝国》在沁源县灵空山举行新书发布仪式,他在仪式上赞叹道,沁源的森林是农耕时代文化的最好的代表。
森林,正是沁源独特且丰富的资源宝藏。这座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的小城,因为地处沁河源头而得名,全县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沁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6.7%,是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域,丰富的森林不仅给这里带来沁人心脾的好空气,更孕育了森林中的众多动植物资源。
距离灵空山风景区不到5公里的五龙川村,因地处第一川、猫尾川、韩洪川、五道川、水洞川相会之地,故得名“五龙川“。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五龙川村盛产优质的食材,豆角、西葫芦、马铃薯等有机蔬菜,莜麦、荞麦等优质小杂粮,蕨菜、木耳、蘑菇等山珍,连翘、*参、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与近乎野生状态下自然散养的牛、羊、猪、鸡相搭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些特色农产品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五龙川村是“褐马鸡之乡”,走在村子的主街上,县内唯一的褐马鸡主题邮局、褐马鸡博物馆非常醒目,来此的游客都喜欢从主题邮局中带走一个萌萌的褐马鸡毛绒玩具——作为山西省省鸟,褐马鸡被选为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吉祥物,“沁宝宝”和“源贝贝”也因此走红。
灵空山镇武装部长、五龙川村包村干部郭志伟表示,灵空山镇正围绕灵空山景区内的8个村子和一个景区打造康养小镇综合体。五龙川村由于交通方便,在规划中成为了游客前往灵空山的“中转站”,“我们特别在村里建设了专家小院,邀请各界专家入驻五龙川,希望为村子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人气,以此推动村内民宿的发展。”
在沁源县,像五龙川村一样,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村子还有很多。
“长征无闲草,认得皆是宝。”交口乡长征村因为中药材而闻名,被誉为“北药之首名村”,这几年正通过挖掘中药材的价值带动产业发展、百姓致富。
“山西道地药材,有乔、有灌、有草。既然茶树的芽和叶能制作成为茶叶,那么我就在想,我们山西的道地药材,它的芽、它的叶、它的根、它的茎、它的果,难道就不能制作成为茶叶吗?”今年3月,山西药茶发布会在太原举行,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曾在大会上为山西药茶“代言”。
沁源历史上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野生药材种类繁多,多达种。目前,沁源全县生态连翘面积达到50万亩,*参、黄芪、黄芩、柴胡、苦参等品种累计面积5.3万亩。*参、黄芩、黄芪等育苗企业3个,中药材初加工企业4个,特色加工企业1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沁源转型路径的又一选择。
长征村就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将中药材深加工为多种产品,包括药茶、手工皂、护肤品等。清热解毒的蒲公英根茶、调节血压的连翘茶、防癌降脂的沙棘叶茶、宁心安神的酸枣叶……特色的药茶已经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长征村还在积极打造“合欢本草谷”康养体验园,延伸药茶产业链。园内的“六馆一廊一园”——百草茶馆、植物纯露体验馆、药膳馆、中医理疗馆、中草药科普馆、五行音乐康疗馆、中医药文化廊、中草药乐园,让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药茶产业兴旺吸引了大量村民回流,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挣钱。
“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长征村每年的接待游客量能达到20万人。”交口乡*委副书记马亚荣告诉我们,村里最火的是中医理疗馆,想要来体验,必须预约。
旧村新生,用红色重读沁源故事夜晚的乡颂·太岳记·韩洪沟红色小镇空气清冽,抬头就能看见星星。
红星餐厅里,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到访——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何崴教授。何崴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韩洪沟红色小镇民宿的设计者,他此次到访是为了韩洪沟红色小镇民宿的二期建设而来。何崴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沁源,作为建筑设计专家,何崴参与过许多乡村振兴的项目,走过全国数百个乡村,但是沁源的美丽还是给他和他的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沁源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决心,深深打动了他,“对我们来说,理念契合是我们决定要不要做这个项目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沁源县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明确提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绿色沁源建设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发展民宿产业,沁源县制定出台了《鼓励旅游民宿发展的十条措施》,并加强与三文(北京)建筑公司、“隐居乡里”“借宿”等民宿旅游领先团队合作,打造了一批全域旅游新标杆,开创了高端特色旅游新模式。韩洪沟红色小镇民宿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韩洪沟村位于沁源县城东南部,与县城一河之隔,曾经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基地,拥有着光辉的抗日历史和红色遗址,太岳行署的生产部、印钞科、太岳行署银行都设在这里。沁源县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合作,把老百姓搬迁以后废弃的老村庄老房子改造成独具匠心的红色小镇。目前营运的是一期工程,有12套民宿院落,二期工程正在设计建造中。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红色小镇,将成为避暑、创作、研讨、旅居、康养的理想之地。
在“银行造币局里”住一晚,在“军械库”里喝咖啡,韩洪沟红色小镇开业之初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更吸引了著名导演贾樟柯“代言”。小镇民宿店长李燕妮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我们还在试运营期间,当时贾樟柯导演发了微博,一些客人就慕名而来,体验后还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
韩洪沟村全村共有户,口人。目前旧村只有4户居民常住,绝大部分村民都已经迁至新村,村里耕地面积少,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或者农收。新建民宿区,有不少物件都来自村民,有牛槽板改成的窗台,有磨盘凿成的洗手池,有翻新过的松木扣箱,甚至墙体的石块,都是众人拾得。大到门板、栅栏,小到麻绳、草编,都寄托着村民们向往新生活的希冀。民宿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目前有近10名村民在民宿区工作,二期建成后,会让更多村民受益。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三线记忆展览馆……在沁源的这些红色遗址中,可以重温感受那个特殊年代,更可以读懂沁源的故事,而这些遗址,也成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依托。
兴文尚旅,看似平常最艰难像何崴这样的智库专家,沁源近年来“请”进了很多。
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基础。着眼于转型,沁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双招双引的系列激励政策,截至目前,有多名专家教授级的学者在沁源参与乡村振兴、乡村规划、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工作。在和专家教授合作的过程中,沁源要求乡镇书记、乡镇长和部门领导拜师学艺,特别让乡镇书记根据乡镇产业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专家教授为师,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干部学习,培养本地人才。此外,年、年,沁源还引入了名硕士研究生工作,以人才促发展。
作为工业大县、山西省重点产煤县的沁源,年前是山西省定的贫困县。曾经全县财政收入的90%左右靠的是煤炭税收。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沁源县长期以来更加注重煤矿产业而忽视县域整体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系列问题。
“在沁源工作,县乡村干部面临着‘火的考验’、‘气的熏陶’、‘水的沐浴’、‘路的磨难’。”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说道。森林覆盖率接近60%的骄人成绩,背后是全年8个月全面防火的重压;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着煤矿安全的常年考验;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面临巨大防汛压力;无高速、无高铁、山高路陡带来交通压力。从年接任沁源县委书记后,金所军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沁源的四大考题,而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
听起来这样的发展思路并不高大上,但是金所军并不是随意而为。“我到沁源之后,提出来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这是经过县委班子前期专题调研后提出来的。提出来后我给大家讲了,这是沁源发展的基础,是长远的事情。我在大会上讲,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果要编词我可以编的玄之又玄,云里雾里,让大家觉得很高深,但那些东西不切实际,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就是要让沁源老百姓都知道,小孩子都能背下来,方向明确。”
方向明确后,沁源人才发现,绿水青山真的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自从年脱贫摘帽以来,沁源县委、县政府着力破解资源型县域“兴于煤、困于煤”的困境,围绕着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连续3年出台“一号文件”,做出了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第一步,年1月出台了《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做绿色生态的文章。第二步,年1月出台了《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定》,深入挖掘沁源县文化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步,年1月出台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振兴乡村的决定》,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立足沁源的资源优势,着眼于沁源高质量转型、可持续发展,三个决定一脉相承,使沁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围绕“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五大发展思路,走好“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五条发展路径,沁源正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大乐园、全域康养大田园、全域度假达游园、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域友善大家园”,这正是沁源未来的五大乡村愿景。
作为五条发展路径之首,“修路”是沁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10月初正式通车的“太岳一号”旅游公路,成为沁源新近的网红打卡点。这条由花坡天路、灵空圣道、谷远野径三个板块组成的旅游公路,将沁源东南部农村公路与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田园嘉禾等融合规划建设,实现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串起更多沁源的美景。
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拥有众多红色与绿色“宝藏”的沁源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认识、赞叹。沁源,这个曾在年到年浴血抗战,村村都有烈士纪念碑的小城;这座曾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中让数万名建设者前赴后继、为理想点燃青春的小城,正从等待中醒来,沁源人接过历史的使命,迎着时光飞奔,从红色走向绿色,从现在走向未来。
不能辜负这一块红色的土地——专访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
▲初心50岁的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一直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头坚守,他表示,要把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精力用到沁源这方山水、这方土地的振兴上来。(摄影/鄂璠)
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文化修养深厚,明明可以把一方县域的治理目标和路径描述得色彩斑斓、充满诗意,但他描述沁源发展的目标却只用了朴实无华的10个字——“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现在,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这些简单的词汇正是主政者要带领大家做的事情,方向明确,在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这座宝藏之城正实现着绿色崛起。
“绿色发展不动摇,美丽沁源定可期!”这是年新年伊始,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在贺词中表达的梦想。他还将过去一年每个沁源人的真实写照形容为“满脑子都是绿色沁源”。
作为沁源县的主政者,“满脑子”还不够,行动力也是“必须的”。年10月19日,身着迷彩服的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坐在了《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的面前。沁源县是“油松之乡”,90%的森林是易燃的油松,防火任务异常艰巨,一年四季都是护林防火特险期。沁源县把年轻干部放在护林防火第一线。他们身穿迷彩服、佩戴红袖章,到村口和林区路口、进山口等重点地段巡查值守。50岁的金所军则一直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头坚守。
山水林田湖草皆优,
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小康》·中国小康网:从您和沁源许多干部的衣着和工作状态上可以看出来,沁源的森林资源相当丰富,请您介绍一下沁源有着怎样的“绿水青山”?
金所军:沁源的森林资源在我们山西省内算是比较独特的,我们是山西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县,我们的森林覆盖率接近60%。沁源县是“油松之乡”,也是“褐马鸡之乡”。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在我们沁源非常典型,也非常完整。山,我们有太岳山;水,沁源是沁河的源头,有沁河水;林,我们是森林大县,有大面积的林地;田,我们有耕地约33万亩、基本农田约27万亩;湖,我们有河流,有大大小小的湖,我们沁源还是“千泉之县”,有很多的泉水;草,我们有花坡草原。
这些年来,我们着眼于生态保护,尽最大努力将如此完整系统的生态系统呵护好。目前,沁源有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的灵空山森林公园、国家级的沁河源湿地公园,还有菩提山国家森林公园、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这意味着我们沁源县有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有国家级的草原公园,还有国家级的湿地公园,非常难得和宝贵。
《小康》·中国小康网:听了您的介绍,能感觉到沁源真的是一座绿水青山的“宝藏之城”,如何引导广大干部和老百姓去认识呵护这些宝贵资源的重要性呢?
金所军:我们这么多的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包括鸟类和动植物资源、中草药资源,等等,都是由来已久的,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过去大家认识不够,这些年我们一是抓宣传,二是抓调查,三是抓教育。
抓宣传方面,我们着眼于践行新发展理念,让大家能够认识到沁源县有这么好的森林资源、生态资源。沁源县仅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就有5种,有金钱豹、金雕、林麝、黑鹳、褐马鸡。这些都要对外宣传,包括对干部的宣传,对学校的宣传。我们编写了乡土教材,让这些生态资源的教材能够进学校、进幼儿园。
抓调查方面,我们和北京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还有一些第三方机构,联合对沁源生态本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对沁源的生态资源有了进一步科学、全面、完整的认识。
抓教育方面,我们和山西大学的一个学院合作,针对沁源的生态资源,编写了一套共13本的科普读物,对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动植物资源、中草药资源,都有系统的介绍。这套书已经出版了。另外我们还和其他一些机构合作,编写了一些教材。
去年和今年,沁源连续举办了两届“国际观鸟节”。这是沁源加强鸟类资源调查、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全面建设绿色沁源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沁源本土、本地爱鸟护鸟人士的热情,一些致力于森林资源、生态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构,也陆续涌现。
可以说,通过持续地宣传、调查、教育,这几年我们沁源县保护生态资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绿色立县,着眼“减优绿”推动煤炭转型《小康》·中国小康网: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山西在新时代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沁源县是工业大县、山西省重点产煤县,面临着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系列问题,“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战略部署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提出的?
金所军:全县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下定了转型发展的决心,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于年1月,确立了“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发展战略。
“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发展战略确立后,我们首先进一步考察、论证、盘点了沁源的资源。要发展、要转型,必须依托于自身的资源优势。过去,从传统意义上而言,我们最大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煤炭。考虑到煤炭是我们的经济支柱、经济命脉,煤炭要转型,也要稳定,结合山西省提出的“能源革命”,我们的煤炭转型着眼于减、优、绿。
减就是减少,优就是优化,绿就是绿色发展。所以我们的转型,我们的绿色发展,我们的绿色立县,首先是着眼于传统产业怎么转型、怎么升级。具体到煤炭转型,我们着眼于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在稳定煤炭生产的基础上,安全发展、环保发展、绿色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这是我们抓转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小康》·中国小康网:可以说“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型”吗?
金所军:这两年我们在二产转型的同时,另一个重点就是抓一产和三产的转型。一产和三产的转型,就是做绿色的文章。
定下了“绿色立县”的主调后,年1月,我们以县委1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定》,这就意味着要把文化和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去培育。而在年1月,确立发展战略的同时,我们也确定了“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五大发展思路。
转型是首要的。要抓好转型的文章,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也就是说,“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是沁源的五条发展路径。其中,修路、种树、治水,是基础性的工作;兴文、尚旅就是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壮大起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沁源培育成绿色沁源、康养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和美丽沁源。
《小康》·中国小康网: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您对沁源的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金所军:我们抓住生态资源、绿色资源、森林资源、河流资源大做文章。另外一个重点是,抓住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做生态的文章。民宿应该说是我们沁源县转型发展的一个切入口,也是我们沁源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我们沁源县是生态大县,有绿水青山,生态非常好,空气非常好,是天然的避暑圣地,生态振兴就是要着眼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要做好转化的文章,着眼于把这些优质的生态资源做成产品、做成商品,我们首选的就是民宿。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辜负了这一块红色的土地,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就是要把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精力用到这方山水、这方土地的振兴上来。沁源县的转型发展,应该说刚刚起步,但从现在来看,我们应该是走对了路子、找准了方向,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绿色发展不动摇,美丽沁源定可期。
来源:《小康》杂志11月上
记者:郭玲、鄂璠山西省沁源县报道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小康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