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桂枝人参汤
[经方组成]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调剂用法]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经方指证]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前人治验]
程应施: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热不去而里虚作利,是日协热。桂枝行阳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阴阳两治,总是补正,令邪自却。
喻昌: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亦治虚熔下利之圣法也。
吴仪洛:桂枝辛香,经火久煎,则气散而力有不及矣,故须迟入。凡用桂枝诸方,俱当以此为例。
柯琴:外证未除,是表不解。利下不止,是里不解。此之谓有表里证。然病根在心下,非辛热何能化痞而软硬,非甘温无以止利而解表。故用桂枝、甘草为君,佐以干姜、参、术。先煮四味,后纳桂枝,使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于以奏双解表里之功。
[常用药量]
桂枝三钱(后下)炙甘草三钱白术三钱党参三钱干姜钱半至三钱
煎分两次服。理中汤先煎,使其发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作用;桂枝汤后下,使其气锐先行以解表。
[适应证候]表未解,有寒热,心下痞鞕,下利不止,腹痛胀满,舌苔淡白,手指不温,脉浮而迟弱者。
经方今注:理中汤是为肠胃虚寒下利设,加桂枝是为表证寒热未除设。虽然叫做协热下利,却不得望文生义,因本方主症表热并不过高,而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舌、脉亦无热象可见。
本方证是里虚寒兼表不解之表里同病,但以太阴里虚寒为主,故治宜温里解表。本方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虚,四味相合,共奏温中散寨止利之功;桂枝解太阳之表邪,并能助理中汤温中散寒。诸药相伍,共成温里解表之剂。
使用注意:①应用本方时,当注意方中剂量的比例,尤其是桂枝、甘草用量。桂枝于方中有表证则解肌散邪。若无表证则尽走里以温中散寒通阳,切不可固执桂枝于方中但解表证,当从具体应用中去揆度桂枝效用,只有这样,方可对桂枝人参汤疗脾胃虚寒证以阳虚为主者有正确的认识,方可有效地运用桂枝人参汤。②煎煮药物时,当后下桂枝,后下者取其解表散邪,若治单一里证者,则不需后下;诸药同煎煮者,取其温中散寒补阳也。本方煎煮方法不同于一般方药煎煮,当煎后去滓再煎。再煎者,取方药醇和之性,使药物功用既能有效地驱邪,又能和协脾胃之气,以使病证除而脾胃之气复。③本方服用方法是白天2次,夜间服用1次,夜间服药者,顺应脾胃之气,促脾胃主时之气旺而病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