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健康焦虑是人的一生中最难跨过的坎,可怕的是,它来得似乎越来越早了。
中国平安发布的《用户健康+保险行为数据报告》显示,00年1-11月,抖音平台上“保险”相关话题整体播放量超亿次,搜索量显著提升,同比去年增长率达到%。
而另一组数据更令人咋舌。
根据国内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慧择网发布的《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90后平均每人持有4张保单,其中.7张是健康险,其余分别是意外险、寿险和教育金。报告显示,90后购买保险的决策周期最短,比80后平均快3.6天。
在不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的重压下,90后早早就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又是啤酒泡枸杞,又是可乐加党参,朋克养生之外,年轻人们还要额外给自己上一道重疾险。
电影《我不是药神》截图
保险不是刚需,但只要有一个契机来推一把…
今年1月,拼多多传出一名3岁女员工凌晨1:30在加班回去的路上猝死。那一周,上海某保险公司的经纪人Anna先后接到了4个拼多多和字节跳动员工的咨询,他们一来就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买重疾险。”
每当和职场压力相关的社会性热点事件爆发时,保险经纪人收到的咨询量都会激增。
Anna就职的保险经纪公司主营健康险和储蓄险,这也是她最熟悉的业务方向,她的客户大多和她同龄,30岁上下,在一线或次一线城市背着房贷,多半是新婚或者孩子刚出生不久,如果收入突然中断,对一个年轻的家庭来说会是不小的压力。
Anna的公司近几年处理的重疾险赔付案例中,猝死、癌症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你永远无法预见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点她在保险行业有更深的体会。普遍而言,配置保险要以家里的经济支柱为优先。如果家庭支柱因为意外原因面临收入断流,保险能够分摊全家的经济风险。
不过道理虽如此,来咨询保险的年轻人中,立即决策的并不多。保险产品本身理解门槛相对较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很容易拖延。有的人问完保险,可能等过了大半年,才下定决心重新购买。
每年,各大公司组织的员工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都是咨询保险的高峰期。不过,很多客户在拿到最新的体检报告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自己出现了新的异常体况,失去投保的机会。“在一般用户看来,日常生活里保险并不是刚需,拖延很正常,需要一个契机来推他们一把。可能因为周围人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疾病,或者自己看到最新的体检报告指标全面飘红,这时候他们下决定买保险的动力就会非常强。”Anna说。
除了年纪即将增加一岁,发现保费又水涨船高外,另一种契机则是外部的影响,比如某段时间媒体上频繁出现员工猝死新闻。
压力和焦虑都是会传染的,不少年轻人初次接触保险领域,都是源于一阵突如其来的担忧。
图源ICPHOTO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要身体健康,没钱,寸步难行。4岁的小贾,在一家互联网小厂做运营,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年初。
朋友圈里,一位许久未联系的高中好友发起了水滴筹,计划筹到5-6万元治病。最后,在众人的帮助下,他成功筹集到了7万元。在小贾的印象里,7万元对这位好友来说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经济状况不差,也不是一个愿意求别人无偿帮忙的人。但等到疾病突袭、没有资金周转,这笔“小钱”也能杀他个措手不及。
在病魔面前,面子都没那么重要了。小贾感到一阵恐慌,她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转了一笔钱到好友的水滴筹账户,转头就开始研究起医疗保险。“我也是一个挺好面子的人,所以那时我就开始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以后生病不陷入这样的窘境。”
小贾的工作常常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工作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那段时间,媒体频频爆出年轻人因超负荷工作而猝死的新闻,她察觉到,自己可能就是那个“高危群体”。
周围的同事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小贾问了一圈,身边人基本都有重疾险傍身。在这种普遍的低迷情绪中,她也“被冲昏了头脑”,瞄准了闺蜜曾购买过的一个产品。销售经理告诉自己,要上交元的保费,从被朋友推荐到签完保单,她仅仅考虑了一天就下了决定。
过年期间,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视频策划的张丹发现,身边的人一夜之间都配好了重疾险,单是自己一个朋友就在两周内买了6份保险,颇有一种台风前抢盐的架势——大家抢的是在重疾险改革前“上车”。
今年月1日,重疾险改革新规正式实施,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被列入轻症,最多赔付30%。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30-45岁,很多年轻人饱受其苦。据慧择网理赔数据显示,90后重疾理赔中,因恶性肿瘤出险占七成,甲状腺癌高居榜首。于是1月份,购买重疾险的年轻人又迎来一波小高潮。
90后男女患癌排名前三的疾病对比图源慧择网
促使4岁的张丹“上车”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去年末,医院动了个小手术。过年回家的那段时间,妈妈就反复催促自己买一份保险,理由是她一个人在外地务工,家里人不放心。于是稀里糊涂地,张丹也从妈妈推荐的亲戚那里买了一份重疾险。
买一份保险,可以说是一种缓解焦虑的冲动消费,也可以说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压力的释放。
当一个人成家立业,身上背负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后,就会开始意识到保险的必要性。
从心在互联网从业近五年,他最开始研究保险是想给父母买一份长期医疗险,这样如果住院费超过一万元,百分百报销,日后也能负担起一些昂贵的癌症进口靶向药。如果有高级医疗险,父母生医院,省得排长队。医院的流程之复杂,去过一次就不想体验第二次了。
最近,他即将结婚,迈入新的人生阶段。“如果有条件,我也想给全家都配置医疗险和重疾险,但现在的经济实力不允许啊。”从心的“全家”除了父母和女友,还包括一只陪伴了自己五年的小猫小芬儿。小芬儿的心脏不好,还有多囊肾病,这也让他非常发愁——宠物医疗费用动辄上万,有了一定储蓄后,宠物险也必须被优先列入保险配置计划。
从心养的小猫
生了大病能拿钱的重疾险,越来越“网红”了
据中国平安的《用户健康+保险行为数据报告》,男性相比女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