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1.选地
育苗地宜选半阴半阳坡,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距水源较近的地方,便于苗期灌溉。移栽地宜选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移栽地在产区多为旱地,水地种植--般质量差。直播地宜选半阳半阴地,或阳坡地,或土层要厚,否则主根短,商品性能差。
2.整地
为党参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是获得优质种苗和优质产品的关键环节。土地选好后,在播种前或移栽时必须进行整地作业。在高海拔的党参主产区,一般情况下党参种植地的土层均比较薄,因此主根短。为了加厚活土层,可将两倍的活土层集中在一起,活土层与死土层行宽可为30-35厘米,活土层可种两行党参。育苗地多做畦,便于喷水。
3.施肥
党参是喜肥植物,在施肥技术上应以底肥为主,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千克以上,在堆沤中再加入50千克/亩的过磷酸钙,充分沤制,用作底肥或种肥均可,以沟施为佳,俗称“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产区多养马、羊,在肥料种类的选择上,应以马、羊粪热性肥为好,猪、牛粪冷性肥次之。一般不施氮素性化肥,追肥以沤制过的饼肥加硫酸钾为好。整地结合施肥,或播种结合施用种肥。育苗地宜撒施,移栽地宜沟施。
(二)播种
1.直接播种
直接播种的优点是省工、省时。党参根条直、分叉少、商品性能好。近年来正逐渐扩大播种面积。直接播种的缺点是党参生长年限较长,一般需生长三四年以后才能采挖。党参的播种期长,从早春土壤解冻后至土壤封冻前均可播种。旱地通常在雨季或秋、冬土壤封冻前播种,出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春播常因春旱造成种子较难出苗或出苗不齐。
在有灌溉的地方,可采用春播。春播宜早,若播种过晚,到伏天时幼苗太小,易被太阳晒死;冬播宜晚,播种后当年不出苗,翌年清明前后出苗。生产上以夏末秋初的雨季播种为佳,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为使种子早发芽,可用40-50℃的温水浸种,边搅边放入种子,至水温与手温差不多时,再放5分钟,然后置纱布内,用清水洗数次,再整袋放于15-20℃的室内沙堆上,每隔3~4小时用清水淋洗1次。5-6天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也可用干种子播种。
党参种子必须选用新种子,储存两年的党参种子色泽发灰,缺少光泽,播种后出苗率大大降低,仅有5%左右,且幼苗生长瘦弱。党参种子无休眠期,很容易发芽,15-20℃是党参的最佳发芽温度,发芽率可达80%--90%,播种后约10~15天即可发芽出土。在20-30℃,随温度的升高,发芽率降低。可撒播,也可条播。
条播有利于中耕锄草等田间作业,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浅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覆土厚度以不超过I厘米为宜,随后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利出苗,再盖草或树枝等盖物,起保湿和幼苗期遮阴作用。每亩播种量约1千克。整地质量差的可适当加大播种量。播种后还要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以利出苗。当苗高6厘米时逐渐揭去盖草或树枝,不可1次揭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
在苗高15厘米时,幼苗已逐渐增强了对光的适应能力,可全部揭去盖草。直播面积大,需盖草多,在无法解决盖草时,可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利用作物生长期的茎叶遮阴,如玉米、豆类等作物,来代替盖草的遮阴保湿作用,待党参出苗后再逐渐去掉遮阴作物。玉米套种后,为使土壤湿润,可将玉米下部叶片打下盖于地面,党参出苗后,再逐渐隔株或隔行去掉玉米叶。
也可用党参种子1千克与油菜种子1千克混播,党参出苗后,再逐渐去掉油菜。切记间作套种时党参是主栽植物,遮阴植物是为党参的出苗和苗期遮阴服务的,在不影响党参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增收些副作物产品。副作物该拔即拔,否则影响党参幼苗生长,若党参幼苗形成“小老头”,后期无论怎样加强管理,都无法改变“小老头”的状况,并严重影响党参的商品质量和产量。
在土地宽广的地区还可实行粗放的种植管理形式,即半野生种植法。播种前将荒山或荒坡稍加整理,于早春、雨季或冬初播种,播种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四五年后采挖。此法可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相结合,对荒山绿化,增收药材或牧药结合有积极的意义。产品可按野生品销售。
2.育苗移栽
(1)育苗
育苗移栽是党参产区采用的主要种植方法,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党参产量高,而且还能缩短党参的生长周期。一般育苗时间为1年,高海拔山区常育两年才起苗。移栽后一两年即可采收。育苗地要求整地精细,一般要做畦,畦宽1.2-1.5米,便于喷水,但只要浇足底墒水,或旱地育苗墒情好,即可出苗,一般不需再浇水。以撒播为主,也可直播。
播种期多以春播为好,当年秋季即可成苗,若夏、秋播,当年不能出圃,需再生长1年。播前将地面用铁耙耙松,耙齿深度不超过3厘米,耙后地面即有小的壕沟,然后撒种,若面积小,可用耙背蹲地,起盖子镇压作用,再盖草保湿。每亩撒种千克。每亩可产苗-千克。
(2)移栽
春天育的苗,当年秋末即可移栽,以秋栽为佳,秋栽宜迟;也可春栽,春栽宜早,并且必须在萌芽前进行。秋栽一般比春栽增产20%以上。移栽前将参苗挖起,去除无头苗、断根苗及弱小苗,然后按粗细、大小、长短进行分级,拥成小拥,约50-根一小捆,随栽随起苗。
若当天栽不完的,应将参苗埋入土中,切不可在秧苗上洒水,以免发热烂苗。如果当年秋季栽不完,可在地内挖90厘米深的沟,把剩余参苗一把把地放入沟中,放一层秧,盖一层土,最上层盖约30厘米的土即可。但沟的深度不能过深,以防变热霉烂。早春栽时取出。
产区移栽地多为旱地,旱地以秋栽为好,有利于蓄水保墒。春栽土壤水分丢失严重,不宜提倡,应尽可能实行秋栽党参。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沟深15-20厘米,山坡地应顺坡横向水平开沟,将参苗按5-10厘米斜摆于沟中,然后芦头上覆土3-5厘米。通常每亩地栽大苗2万株,小苗3万株,一般每亩用苗30-40千克。有水利条件的地方,至上冻前浇1次冻水,应掌握在“昼消夜冻”时浇地。
在无法灌溉的地方,上冻前再耙地或镇压1次。冬季最冷时的三九天,若风大,地面因水分丢失而出现裂缝,会吹千、冻死参苗,翌春会发生缺苗断垄现象,此时可进行三九榜地或用石磙压地,糖平地面裂缝,压碎地表干土块,以起到防冻、保水的作用。早春当土壤表层解冻2厘米时,及时进行“顶凌耪地”,切记不能用钉齿耙耙地,以免耙齿损伤参苗芦头而影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