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草药的保健品市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叫“*参”的中草药,那么*参到底是不是人参呢?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中国人参在历史上可分为两大主产区,以上*郡(主要是山西)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和以辽东(东三省)为代表的东北产区。
东汉许慎(公元年)撰《说文解字》中记载:“蓡,人蓡,药草,出上*”。这里的蓡(shen)是人参最早的写法。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撰写的医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中,对人参的记载为:“人参微温,无毒……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及辽东”。魏吴普(公元-年)所著《吴氏本草》中,也对人参生“上*”有所记载。
而在唐苏敬(公元-年)等人所著我国第一部药典《唐本草》中,对当时“太行潞州”所产人参有详细描述,与五加科人参形态相符。从这些历史资料看来,上*人参应用历史最为久远。
那么,现在的*参就是人参了吗?实际并不是这样的。
清代吴仪洛撰写的《本草从新》中提到:“按古本草云:参须上*者佳。今真*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风*参,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此处所说的“真*参”系指产于山西上*(今山西长治)的五加科人参,而真*参由于常年挖掘,几近绝迹,市场上基本是“伪*参”——防风*参,也就是我们现在市面上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参”。
所以,古代的“*参”是人参,现代的“*参”虽然有类似人参的一些功效,但其实跟人参是不一样的两种草药。
说完*参,再来说说辽参的历史。
公元三、四世纪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建立前燕国即有人参赠与晋朝官吏的记载,唐代以后东北长白山人参便成为向中原进贡的珍品。辽代以后的《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等史书都有“女真地绕,土产人参”或“地饶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参”的记载。明清的诗文著述中也多次记载了有关人参的形态特征、加工方法、入药等。由此可见,长白山人参至少也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至明清时期,随着*参的逐渐消失,辽参逐渐顶替了*参的地位,成为国内主要的人参供应产地。时至今日,世人已只知辽参而不知*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