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脾胃虚弱,到底脾胃虚弱有什么表现呢?临床上认为,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就可以考虑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吃山药调理。
山药又名薯蓣,主要的产区在河南,四大怀药之一,所以优质的山药又称怀山药。山药的功效简单概括就是平补三焦,能对脾、肺、肾三个脏腑同时具有补益作用。
山药的药性特点
山药作为一种食品,药食两用,其药性非常平和,而且营养丰富,相比人参、黄芪仅仅是增强脏腑的机能,而山药不仅能够增强机能,还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还能够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我们常吃的八宝粥里也有山药,也常用山药来煲汤,不过作为食材用量相对要大很多。
另外,山药作用在脾,对于脾虚的人来说,既能补脾气,又能补脾阴。脾气虚容易出现乏力、胃口差,脾阴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又兼有口渴或者腹泻、女性白带过多等,那么此时服用山药是非常合适的。
山药的整体功效
中医讲究人是一个整体,重在气阴双补,既能够补气,又能补阴。中医讲脾主运化,主要是运化我们所吃所喝的食物和水,如果脾的功能正常,那么人体内的水饮能够正常地被疏布或者排泄,而一旦脾虚,那么运化水湿受到障碍,很容易出现常说的“湿气太重”,比如胃口不好、倦怠乏力以及大便拉稀等。
因此山药不仅仅是单方面补脾,更能对脾、肺、肾三个脏腑同时具有补益作用,脏腑之间相互协同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山药色白能入肺,入肺意味着它能透散,可以透散上焦的热邪,同时它味甘入脾、入肾,脾肾双补,起到固精,补肾,强阴的作用。
名医对山药的认识
张锡纯认为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可补肺肾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上品。针对不同的疾病选用茶饮、煎剂、药粥等,山药常生用,一般用量多为20~50g,急证、重症、救脱可用至~g及以上。在治疗一切羸弱虚损的薯蓣粥中,生山药可达g。山药配伍白芍治疗淋浊及肺肾两虚之喘咳、泻痢,其中山药滋阴固肾以治淋证,补肺肾,收敛以治喘,补脏腑阴液,固下焦气化以止痢;配伍代赭石治疗病势上逆之病证,如胃寒气逆、肺气上逆;配伍牛蒡子治疗肺阴虚之喘嗽、胃热之吐衄,其中山药滋肺胃之阴;配伍龙骨、牡蛎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各种淋浊,山药滋肺肾之阴兼收涩;配伍玄参治疗肺火虚喘,山药味甘滋补肺脾。
岳美中认为咳嗽分外感、内伤,以辛温为主治疗外感咳嗽,以滋阴为先治疗内伤咳嗽。自拟保肺汤(*参12g,黄芪18g,山药18g等)治疗内伤咳嗽的肺气肿,润肺汤(南沙参15g,马兜铃10g,山药20g等)治疗干咳。热性病后期,机体可因气血阴阳不足盛伤正导致虚弱证,岳老重视阳虚、阴虚发热之区别,认为阳虚发热表现为轻触肌肤觉灼热,重按反不热,并且多手背发热,阴虚多见手心发热。四君子汤加山药治疗脾虚发热,都气丸加柴、芍、桂治疗肾阴虚低热,柴芍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兼血瘀型低热(功能性低烧),山药为9~12g。
肾炎发病分初、中、末3期,治疗亦应分期,末期阳虚者用肿胀方(山药12~18g,茯苓皮、*参各18g等)。芡实合剂(芡实30g,白术12g,山药15g等)治疗肾阴阳两虚兼脾肺不足型肾炎,建瓴汤(山药30g,怀牛膝30g,代赭石24g等)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其善用傅氏方治疗妇科疾病,如助仙丹(茯苓15g,陈皮15g,山药10g等)治疗天癸发育不足之不孕,易黄汤(山药30g,芡实30g,黄柏6g等)治疗黄带,完带汤加味(炒白术30g,炒山药30g,人参6g等)治疗脾肾亏虚型白带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