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参辨 [复制链接]

1#

都说人参大补,可知人参也有很多种类?且在“参”氏大家族里,并非只有人参一味补益药。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简单话一话“参”氏家族中几味补益药中的翘楚。

01/人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产于韩国者称为高丽参,产于朝鲜者称为北高丽参或别直参,产于日本者称为东洋参,产于俄罗斯者称为俄罗斯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人参加工的产品中,除红参以外,一般统称为白参,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

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症。

白参与红参的鉴别:白参特别是生晒参适合体质耐受者在冬季进补,或者是为低血压或休克者治疗,贫血患者、糖尿病患者、低血压、气虚体质者、神经衰弱人群及用脑过度的人群为其适用人群,是日常保健常用的补品。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性偏热,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的特点,补虚效果强于白参,为气血不足兼阳气虚弱者之首选。治疗血脱或强补多用红参,适宜产妇、术后患者、易疲劳人士、虚寒体质者、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工作压力大亚健康人群以及经常对着电脑的人群在秋冬季节服用。

02/西洋参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产的叫花旗参。

性味: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效:益气救脱,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等致气阴两脱证;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气虚津伤,消渴,口燥咽干。

与人参的鉴别:人参温补,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凉补,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而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又高于人参。西洋参偏于苦寒,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包括夏季生津降暑均可用西洋参。西洋参还可对抗疲劳和延缓细胞衰老,适用于过敏、发育不良、容易感冒的孩子;内分泌失调、爱美的人;喜爱唱歌的人、需要常说话的老师;高血压、糖尿病发病之初“三多一少”眩晕、咽痛口干者以及老年人。

03/*参

为桔梗科植物*参、素花*参(西*参)或川*参的干燥根。又名辽参、三叶菜、叶子草。由于产地不同,有西*、东*、潞*三种,潞*中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又称台*。

性味: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虚弱,食少便溏,虚喘咳嗽;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气短心悸;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

与人参的鉴别:*参功效类人参,《本草正义》言:“*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参投之。”凡治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等证之轻症和慢性疾患,均可用*参加大用量代替人参。*参性平,益气不助火,且养血作用堪比人参。

04/太子参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异叶假繁缕)的干燥块根。

性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与西洋参的鉴别: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其功效类西洋参,然性平偏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其力较薄,适用于气阴不足之轻症、热不盛者及小儿,且作用平和,多入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

好物推荐

姜茶膏丨肉苁蓉丨酸枣仁丨辅酶Q10

煴煴灸丨煴煴宝丨煴煴贴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传煴百年

慢性肝炎的艾灸调理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