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明*参的根。「性味」甘微苦,凉。《本草从新》:"甘,微寒,味淡。"《本草求原》:"甘,平,微寒。"《饮片新参》:"苦,微甘。"「归经」入肺、脾、肝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功效」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清肺,化痰,和胃。「主治」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亦,白带,贫血,眩晕,妇女白带。「附方」1、补阴虚。
土人参、对配茯苓。熬膏。
2、治白带初起。
土人参(切片)三两,用陈绍酒饭上蒸熟,分作三服。
3、治杨梅结毒。
土人参,酒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熬膏。「禁忌」气虚下陷、精关不固及孕妇慎服。《本草从新》:"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饮片新参》:"阴虚肝旺,内热烦渴者忌用。"《四川中药志》:"外感咳嗽无汗者忌用。"《药材学》:"大量服食易引起浮肿。"「性状」1、明*参:干燥的根,呈纺锤形咸长纺捶形。长至15厘米,直径1.5厘米。外表面淡黄白色,具蜡样光泽,有明显支根痕。质坚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半透明,粉质。形成层与木质部极易分离。气微香,味甘甜。以粗壮均匀、质坚实而重,皮细、断面黄色而半透明者为佳。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2、粉沙参:干燥的根,大小与明*参相似,唯外表面淡黄色,不现蜡光。质硬,断面类白色,粉状,棕色形成层极明显。气微香。以身干、色白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根粗壮,圆柱形或粗短纺锤形。茎直立,中空,上部分枝。根生叶具长柄,柄长约30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片全角为广卵形,长6~15厘米,呈三出式的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披针形。花茎常由一侧抽出,直立,与叶丛相距较远,表面有细纵纹,上部疏展分枝;花序顶生,成疏阔圆锥状复伞形花序,无总苞,伞梗5~10枚,长2~10厘米,细柔;小总苞片数枚,锥形,比小伞梗短;小伞梗10~15枚,纤细,长5~8毫米;花小,直径约2毫米;花萼具5细齿,极不显着;花瓣5,卵状披针形,白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花丝细长;子房下位,椭圆形,花柱2,开展;侧枝花序雌蕊常不育。双悬果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5~3毫米,光滑而有纵纹,果棱不明显,果棱间有油管3个,合生面有油管2个。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长环境」生于山地稀疏藻林下土壤肥厚处或山坡岩石缝隙中。「分布地域」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采集收藏」春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晒干。商品称"明*参"。在江苏、浙江地区,拣取粗壮者,不经煮沸,直接晒至半干,刮去外皮,再晒干。商品称"粉沙参"。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炮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陆平成等报道,小鼠腹腔注射1:10的明*参煎剂0.5ml,24小时后,脾细胞NK活性明显增高。体外实验中,高浓度的明*参煎剂(l:10)显着抑制NK活性,较低浓度(1:-1:)时则促进NK活性。进一步实验表明,明*参对小鼠NK活性的促进作用部份依赖于粘附细胞的存在。陈建伟等报道,小鼠口服明*参煎液15g/kg、明*参多糖30mg/kg重复给药4次,第1次间隔12小时,其后每8小时l次,36小时后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巨噬细胞C3b受体检测。结果表明,明*参煎液及多糖均能显着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YC-花环形成率,对照组为42.±3.08,明*参煎液组为55.±3.(P<0.),明*参多糖组为51.±2.(P<0.)。说明明*参具有促进小鼠NK活性,激活巨噬细胞Cb受体,增强机体防癌抗感染的能力。2、抗脂质过氧化物作用:吴慧平等报道,明*参的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提取物对体外大鼠肝匀浆上清液中过氧化脂质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甲醇提取物作用最强。「相关论述」《本草从新》:"补肺气,通、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嗽喘逆,痰壅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由于肺热,反胃噎膈由于燥涩。"《本草求原》:"养血生津,消热解毒。姜汁炒则补气、生肌、托散疮疡。"《饮片新参》:"温脾,化痰湿,平肝风。治头晕泛恶,中风昏仆。"《中药志》:"润肺化痰止咳,和胃止呕。治咳嗽,呕吐;又能解毒治疔疮。"《四川中药志》:"祛风,解热,补肺镇咳。治肺虚咳嗽有痰,头昏目眩,风热目赤及口干。"《本草从新》:"土人参,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凡有升无降之证,每见奇效。"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分享赞在看的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