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伴输尿管开口异常的腺性膀胱炎 [复制链接]

1#

腺性膀胱炎(GC)为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GC治疗方法多样,但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是最常规的方式。

病例1

患者男性,47岁,年5月因出现排尿困难、腰痛及血尿等症状来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

膀胱镜示:三角区黏膜不规则,呈滤泡样改变(病检:腺性膀胱炎),双侧输尿管口显示不清;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常规治疗。

年4月,患者外院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侧肾盂、输尿管轻-中度积水,右输尿管盆段结石。二次手术术中膀胱镜见膀胱三角区及颈部黏膜异常,双侧输尿管显示不清,行病灶电切及前列腺电切后于尿道前列腺部寻找到输尿管开口,钛激光处理右侧输尿管结石。

年7月,患者来院复查泌尿系CT提示:双侧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肌酐.1μmol/L,急行透析处理,肾功能恢复后行输尿管开口膀胱再植术,随访至年6月未再复发。

病例2

患者男性,40岁,年7月出现全程肉眼血尿来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

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实质性突起,输尿管未见异常,双肾小结石。膀胱镜示:三角区、膀胱颈部、左侧壁见滤泡样占位(病检:腺性膀胱炎),双侧输尿管口显示不清。行常规治疗。

年1月,因腰痛再次入院。泌尿系彩超提示: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左肾轻-中度积水,三角区局限性增厚。再次常规治疗,病检提示腺性膀胱炎伴Brunn巢形成。

年9月,因腰痛较前加重再次入院。泌尿系CT提示:膀胱后壁增厚并左侧输尿管开口处梗阻、左肾盂输尿管积水。继续常规治疗。

年3月,因双侧腰痛入院。泌尿系CT尿路造影(CTU)提示:双侧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开口位置过低(图1)。遂行病损切除(病检:提示腺性膀胱炎)+输尿管开口再植术,术后随访至年7月未再复发。

A:三维重建下输尿管开口位置较低,黑色箭头示膀胱颈部;B:双侧输尿管与前列腺尿道部交汇处

图1:输尿管开口异常的男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影像学表现

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泌尿系统炎症,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发病率女性比男性多见,临床表现类似泌尿系感染,但抗感染治疗无效,男性患者还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性交痛及会阴部和下腹部坠胀不适等。目前关于GC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经尿道膀胱病损切除术+灌注化疗仍为临床常见治疗方式。研究发现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但仍有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缓解症状,最终行膀胱全切除术,明显降低了生活质量。

输尿管开口异常女性较男性多见,女性患者开口多处于尿道括约肌远端,常常出现漏尿等临床表现,男性患者开口处于尿道括约肌近端,常常并无明显临床症状。DUICU等认为男性输尿管开口异常往往无漏尿等临床表现,但会表现出尿路感染等症状。有研究发现,感染等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GC发生。分析本文2例GC患者发现均存在输尿管开口异常,在常规治疗后出现反复复发,并且出现肾积水,最终行膀胱病损电切术+输尿管开口再植术。跟踪随访至今2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推论本文2例GC患者常规治疗后出现反复复发,可能与感染未解除导致GC复发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分析文中2例患者的治疗,总结以下几点:

①GC在治疗中需注意是否存在输尿管开口异常,可行泌尿系CTU或超声造影等进行筛查;

②输尿管开口异常可能是GC复发的原因之一,但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③伴输尿管开口异常的GC,行膀胱病损切除+输尿管开口再植术可能为合理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电切可能加重上尿路扩张、积水,导致肾功能恶化。

来源:陈涛,李昊,王黎,等.伴输尿管开口异常的腺性膀胱炎2例诊治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5(5):-.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