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肌肉抽动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属“肝风证”“慢惊风”“抽搐”“瘛疯”等范畴。
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风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肺脾肾相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藏魂,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故不自主动作,如挤眼、噘嘴、皱眉、摇头、仰颈、耸肩以及怪声秽语等,均与肝风妄动有关。
一、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则见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二、脾虚肝亢
脾主肌肉四肢,主意主思,开窍于口,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恣嗜寒凉,常吃零食,或患病用药,损伤脾胃,脾气虚弱,木乘脾土,脾虚肝亢,可见口努嘴张、挺胸鼓肚、四肢抽动;脾虚痰滞,气道不利,故有痰鸣怪声;意舍不藏则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
三、肺失宣肃
小儿“肺常不足”,肺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首犯于肺,肺经有病,不能正常克制肝木,致肝常有余,肝气亢盛;肝木乘土,致脾虚肝亢,土虚木摇;“肝从左而主升,肺从右而主降”,肺与肝在五行中相克,在气机升降中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肺失宣肃,气机失调,肝气亢逆,则出现吸鼻、清嗓、干咳、眨眼等症状。
四、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虚肝旺,木亢生风,则见噘嘴、咧嘴、摇头、四肢及腹肌抽动;若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心神,则发秽语粗言。
五、肝肾不足
小儿“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肾之精气不足。肾主藏精,为人体元阴元阳之所聚;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精血同源,肾精气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气亢逆,筋失濡润,而发肢体抽动。
六、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肢搐头摇,抽动无力。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鸣异常,故吼发异声;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秽语不断。
病位责之于五脏,主要在肝,病性有虚有实,病初多实,迁延日久不愈易转为虛证,病理演变以风痰鼓动为主。
一、临床表现
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发作。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随地吐痰、发音时重音不当、不自主秽语,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表现为同一症状,但在另一时期又表现为另一组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
二、诊断要点
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2、抽动1天发作多次;每天发作或有间歇。
3、上述症状引起明显的不安,影响社交、就业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活动。
4、18岁以前起病。
5、抽动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症或病毒性脑炎)所致。
三、临床分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12个月;不符合慢性运动、发声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慢性抽动障碍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中不同时出现;病程超过1年,但其无抽动歇期不超过3个月;有上述抽动或发声,但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
3、多发性抽动症或Tourette综合征病程中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然而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抽动可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阵发性)或间歇发作;病程超过1年,但其无抽动的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
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包括不符合上述诊断指标的柚动障碍,发病持续不足4周或18岁以后起病。
一、病机辨识
1、心肝火旺,阳亢风动
抽动有力,或声音高亢,多动难静,烦躁易怒,头晕头痛,面红目赤,便干尿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有力或滑数。
2、脾气不足,肝亢风动
精神倦怠,伴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弦细。
3、外邪袭表,肺失宣肃
风火夹痰阻滞咽喉,咽喉不利出现喉中发吭、干咳清嗓、咽痒、咽峡红赤等。
4、脾气虚弱,湿聚成痰
痰阻气滞,蒙蔽清窍,则可见胸闷作咳,喉中声响或喉中痰鸣,或有秽语,或频吐痰涎,兼见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脾气乖戾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痰阻气滞,结于咽喉,则自觉咽部异物,咳嗽清嗓,或吸气发吭,或胸闷不适。
5、肝肾不足,阴虚风动
五心烦热,睡眠不宁,头晕耳鸣,多动少静,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尿频或遗尿,盗汗,舌偏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偏干少津,脉细数。
二、症状识辨
1、运动性抽动
眨眼、吸鼻、皱鼻、噘嘴、咧嘴、摇头,抽动部位多以头面部为主,常伴鼻塞不通、流涕、喷嚏、自觉咽痒,或咽峡红赤,眼睛发痒或常揉眼睛,常因感冒加重或反复,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舌质偏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为风邪犯肺。
头面、肢体、躯干抽动有力,伴声音高亢,多动难静,烦躁易怒,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唇红,手足心热,溲黄便干,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有力或滑数,患儿体质多壮实,表现为阳热亢盛之象,为肝亢风动。
伴喉中痰鸣,喉中发声或秽语,烦躁口渴,多动多语,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或黄白厚腻,脉弦滑或滑数,为痰热动风。
辨证以肢体抽动多伴发声抽动、喉中有痰、苔黄或黄白厚、表现为阳热实证兼夹痰邪为要点。
精神倦怠,面色无华或萎黄,或面部有白斑,指甲有白点儿,爪甲无华或凸凹不平,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弦细,为脾虚肝亢。
此证患儿体瘦,或胖而不实,常伴注意力不集中,多有微量元素缺乏,偏食或挑食,或常吃零食。若伴易分心走神,自汗出,或心慌头晕,胸闷气短,或言语迟缓,或智力低下,多属心脾亏虚。
脾虚证兼见喉中有痰,发声秽语,或体质虚胖等,属脾虚痰聚。
头晕耳鸣,多动少静,两颧潮红,唇红赤偏干,手足心热,尿频或遗尿,盗汗,舌偏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偏干少津,脉细数,为肝肾精气不足、阳亢风动。
此证常伴注意缺陷多动症,也多见于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前后有脑损伤病史的患儿。
辨证时除抽动症状外,以面红唇赤、舌稍偏红、苔少、舌偏干少津、脉细数等为要点。
抽动日久不愈,或有产伤、外伤史,或有头痛,面色暗,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腹部青筋外露,舌质偏紫或有瘀斑,为瘀血内阻。舌质暗淡,为气虚血瘀或痰浊阻滞、血液瘀滞。
五心烦热,躁动不安,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少或光剥,为阴虚火旺。
此证应为温热之邪伤及阴液,见于温热病之后,故而在抽动症中并不多见。
2、发声性抽动
干咳、清嗓、自觉咽痒,伴鼻寒不通,或常有鼻痂,或咽峡红赤,常因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或反复,为风邪犯肺、肺失宣肃。
喉中发出怪异之声,清嗓、吭吭,或口出秽语等,胸闷作咳,喉中痰鸣,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腻或滑,脉沉滑或沉缓为脾虚痰聚。
口出秽语,声响有力,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气郁化火、肝亢风动或痰热动风。
喉中有痰,时发怪声,经久不愈,性情急躁,难于静坐,健忘失眠,形体瘦弱或虚胖,为脾虚肝旺。
伴咽峡红赤,喉核肿大,唇红舌红,多属肺胃有热。
自觉喉中有痰,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伴胸闷作咳、抑郁不乐、舌淡苔白等,属肝气郁结、痰浊阻滞。
自觉咽干不适,咽腔红,舌红唇红,苔薄少,为肺阴津不足或肺肾阴虚。
咽峡暗红,或较多结节,属痰瘀互结于咽喉。
三、治法与处方原则
平肝息风为基本治法。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证候,分清正虚与邪实关系,辨证论治。肝亢镇肝息风;火盛清热泻火;风盛息风止痉;痰盛化痰息风;脾虚健脾益气;阴虚滋阴潜阳;肾虚补肾填髓;病延日久,气血不足或兼有瘀滞,加用养血活血。除辨证用药外,还要结合抽动的部位等,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病来渐去缓,易反复,临床需较长时间药物治疗,因此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关键。
此外,可配合针灸、推拿、耳穴贴压、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等提高疗效。
四、用药式
外感内伤均可致肝风内动;虚证实证皆要平肝息风。平肝,用钩藤、天麻、白蒺藜、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紫贝齿、决明子;息风,用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蜕、地龙、羚羊角。
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治当疏肝理气解郁。疏肝,用柴胡、枳壳、香附、川芎、郁金、白芍、青皮、橘核;理气,用川楝子、佛手、香橼、青木香、玫瑰花、绿萼梅等。
抽动频繁有力、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便干溲黄、舌红苔黄,为火热亢盛,治当清热泻火。清热,用生石膏、知母、桑叶、菊花、寒水石、竹叶、天花粉;泻火,用黄连、黄芩、栀子、夏枯草、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
脾气虚弱、肝亢风动,治当健脾平肝。健脾,用*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大枣、苍术、薏苡仁、白扁豆、山药;平肝,用钩藤、天麻、白蒺藜、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紫贝齿、决明子。
外邪袭表、肺失宣肃,治当宣肺解表。宣肺,用辛夷、苍耳子、薄荷、白芷、蝉蜕、桑叶、细辛;解表,用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羌活。
脾虚失运、聚湿为痰,治当健脾化痰。健脾,用*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炙草、大枣、苍术、薏苡仁、白扁豆、山药;化痰,用陈皮、半夏、茯苓、制白附子、白僵蚕、旋覆花、青礞石、胆南星、天竺黄、竹茹、瓜蒌、桔梗、黄芩。
肾阴不足、阴虚风动,治当滋阴息风。滋阴,用熟地黄、山萸肉、鳖甲、龟甲、山药、枸杞子、黄精、何首乌、鹿角胶、麦冬、沙参、五味子、玄参、生地黄、知母、黄柏、女贞子;息风,用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蜕、地龙、羚羊角、钩藤、天麻。
心血不足、肢体抽动、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夜寐不安,治当养心安神。养心;用人参、黄芪、*参、太子参、远志、龙眼肉、灵芝、红景天;安神,用酸枣仁、合欢皮、茯神、浮小麦、何首乌、柏子仁、石菖蒲。
脾虚化源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虚弱,血不养筋则血虚风动,治以补血活血。补血,用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活血,用丹参、川芎、白芍、生地黄、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等。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厥嘴、踢腿等运动性抽动,或伴发声、秽语,抽动频繁有力,声音高亢,多动难静,烦躁易怒,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或滑数。
平肝泻火,息风止痉。
天麻钩藤饮合千金龙胆汤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龙胆草、菊花、桑叶、茯神、白芍、甘草。
肝气郁滞,加柴胡、枳壳;头痛、头晕,加川芎、葛根;头部抽动,加葛根、蔓荆子;肢体抽动明显,加鸡血藤、木瓜、伸筋草、全蝎、蜈蚣;口角抽动,加黄连、白附子;眨眼明显,加夏枯草、木贼、白蒺藜、僵蚕;大便干结,加大黄、决明子;多动难静,加生龙骨、珍珠母;异常发声,可加蝉衣、僵蚕、玄参、板蓝根。
2、气郁化火,肝风内动
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时有叹息或胸胁胀痛不适,挤眉弄眼,摇头耸肩,张口噘嘴,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清热,息风止痉。
清肝达郁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薄荷、白芍、当归、钩藤、蝉蜕、琥珀、石决明、茯苓、甘草。
喜怒不定、喉中有痰,加浙贝母、天竺黄、胆南星;肝火亢盛、烦躁目赤,加龙胆草、谷精草、夏枯草;大便干结,加槟榔、生大黄;外感风热,目赤、眨眼重,加板蓝根、夏枯草、赤芍;肢体抽动,加木瓜、伸筋草。
3、痰热壅盛,肝风内动
摇头、耸肩、眨眼、甩肩、踢腿等异常动作,或伴喉中发吭、怪叫、秽语频发,喉中痰鸣,烦躁口渴,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黄连温胆汤加减。
半夏、陈皮、茯苓、黄芩、黄连、栀子、枳实、竹茹、石菖蒲、钩藤。
痰火较重、便秘难解,加大黄、芒硝;痰浊壅盛,加白附子、青礞石;肝风明显、抽动较重,加天麻、白芍、全蝎;喉部异常发声,加桔梗、青果、蝉蜕、白僵蚕;秽语频发,加郁金、胆南星、白僵蚕。
4、风邪犯肺,引动肝风
眨眼、搐鼻、清嗓、噘嘴、摇头、干咳等头面、咽喉部抽动症状,鼻塞不通,流涕喷嚏,自觉咽痒,咽峡红赤,眼睛发痒或常揉眼睛,常因感冒而加重或反复,常有哮喘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舌质偏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
宣肺解表,平肝息风。
息风静宁汤加减。
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桑叶、菊花、蝉衣、僵蚕、葛根、钩藤、白芍、甘草。
咽赤明显,加连翘、薄荷;流涕、喷嚏,加白芷、荆芥;喉中有痰,加半夏、桔梗;肢体抽动明显,加全蝎、蜈松;眨眼明显,加石决明、夏枯草;病延日久,加川芎、赤芍、红花、丹参、鸡血藤。
5、脾虚肝亢,虚风内动
眨眼、皱眉、耸鼻、噘嘴、腹部抽动,或伴喉中吭坑、秽语,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弦细。
扶土抑木,息风定痉。
归脾汤合四逆散加减。
太子参、炒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柴胡、炒白芍、枳壳、炙甘草。
抽动频数,加葛根、天麻;肝气旺,加钩藤、生龙骨;食欲不振,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睡眠不安,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兼心气虚,合用甘麦大枣汤;肝郁气滞,加柴胡、薄荷;痰阻气滞、经气不通、项背强直不适,加葛根、鸡血藤、伸筋草;痰阻气滞、血脉瘀阻,加丹参、红花、地龙;冲动任性、性情执拗,加黄芩、栀子、夏枯草。
6、脾虚痰聚,虚风内动
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脾气乖戾,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眨眼皱眉,咧嘴,四肢或腹肌抽动,秽语,纳差食少,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
健脾柔肝,行气化痰。
十味温胆汤加减。
*参、茯苓、法半夏、陈皮、枳实、远志、酸枣仁、石决明、钩藤、白芍、甘草。
有痰热,加黄连、瓜蒌、制胆南星;秽语妄言、性倩易怒,加石菖蒲、郁金、香附、胆南星;痰火扰心喊叫,加青礞石、黄芩、磁石;纳少厌食,加砂仁、神曲、炒麦芽。
7、肝肾不足,阳亢风动
挤眉弄眼,耸肩摇头,肢体抽动,清嗓,头晕耳鸣,多动少静,两觀潮红,手足心热,尿频或遗尿,盗汗,舌偏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偏干少津,脉细数。
补肾填精,柔肝息风。
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甘草。
夜眠不安,加琥珀、珍珠母;急躁易怒,加夏枯草、柴胡;抽动明显,加鸡血藤、伸筋草、川芎、丹参;阳亢火旺,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兼肾气虚,加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怀牛膝等。
8、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摇头耸肩,挤眉眨眼,肢体震颤,睡眠不宁,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细数。
滋阴潜阳,柔肝息风。
大定风珠加减。
龟甲、鳖甲、生牡蛎、生地黄、阿胶、鸡子黄、麦冬、火麻仁、白芍、甘草。
血虚失养,加何首乌、沙苑子、当归;心神不宁、惊悸不安,加茯神、酸枣仁、钩藤;肺阴受损、金鸣异常、喉发异声,加桑白皮、地骨皮、玄参、麦冬、天花粉、桔梗;肢体抽动明显,加地龙、乌梢蛇。
9、食积化火,引动肝风
面红耳赤,暖腐吞酸,口臭,纳呆,皱眉眨眼,张口吐舌,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常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消食化火,祛痰息风。
消食散加减。
川厚朴、云茯苓、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生山楂、莱菔子、柴胡、栀子、牡丹皮。
若眨眼较甚,加白蒺藜、谷精草、夏枯草、薄荷;大便秘结,加枳实、生大黄。
10、痰湿阻窍,肝亢风动
肢体不自主抽动,眨眼,口角抽动,喉中有痰,体型偏胖,喜食肥甘厚味,面色无华,喜卧恶动,性格沉闷易怒,舌质淡,舌苔腻滑,脉弦滑。
健脾化痰,镇肝息风。
二陈汤加减。
半夏、茯苓、陈皮、生姜、大枣、枳实、制白附子、白僵蚕、天麻、防风、钩藤。
痰阻气滞、血脉瘀阻,加川芎、丹参、红花、地龙;冲动任性、性情执拗,加柴胡、黄芩、栀子、当归、炒白芍、夏枯草;痰阻气滞、经气不通、项背强直不适,加葛根、鸡血藤、伸筋草;抽动重,加用全蝎、蜈蚣;兼有积滞,加山楂、神曲、炒麦芽。
11、肺肾阴虚,虚风内动
鼻咽干燥不适,咽喉燥痛,清嗓声,吭吭声,常有鼻部小幅度不自主抽动,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质嫩红,少苔,脉沉细。
滋养肺肾,息风止痉。
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熟地黄、白芍、赤芍、麦冬、黄芩、玄参、桔梗、甘草、僵蚕。
眨眼明显,加谷精草、决明子、菊花;吸鼻明显,加辛夷、苍耳子、白芷;夜眠不安,加远志、龙骨、珍珠母。
12、肺胃热盛,引动肝风
眨眼,吸鼻,耸肩,扭头,肢体抽动频繁,喉中有异声秽语,烦躁口渴,面赤唇干,咽红,或胸膈烦热,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泻火通便。
凉膈散加减。
连翘、黄芩、生栀子、芒硝、大黄、薄荷、赤芍、天麻、僵蚕、甘草。
喉中异声、唇干、欲饮水,加生地黄、麦冬;咽喉部红肿或疼痛,加玄参、山豆根、射干、青果。
13、心脾两虚,虚风内动
眨眼频频,抽鼻歪嘴,耸肩扭头,抽动不宁,喉中吭吭作响,精神倦怠,面色无华,汗出较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睡眠纳食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或沉细。
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
黄芪、*参、茯苓、当归、白芍、白术、远志、酸枣仁、石菖蒲、煅龙骨、煅牡蛎、天麻、钩藤。
喉中有痰,加制半夏、旋覆花、白僵蚕;汗出较多、心神不宁,合用甘麦大枣汤。
14、心肝阴虚,虚风内动
言语失聪,眨眼、口努嘴、摇头、扭颈、喉中出声等抽动症状,伴有性情执拗,冲动任性,心烦易怒,易惊,深思涣散,恍惚喜忘,夜寐不安,或入寐多梦,甚或夜惊,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养心柔肝,息风止痉。
天王补心丹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生地黄、人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桔梗、浮小麦、大枣。
喉中发声,加蝉蜕、僵蚕、姜半夏;眨眼明显,加菊花、决明子。
15、心肝火旺,肝风内动
抽动频数有力,烦躁易怒,性情急躁,多动难静,妄言多语,失眠多梦或梦语夜游,头晕头痛,或肋下胀满,目赤咽红,口渴,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或洪大。
清心平肝。
泻青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柴胡、石决明、代赭石、珍珠母、钩藤、天麻、全蝎、龙胆草、黄连、石菖蒲、栀子、郁金、夜交藤。
肢体抽动为主,加木瓜、伸筋草;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加茯神、酸枣仁、蝉蜕、莲子心。
16、瘀血阻窍,引动肝风
抽动日久不愈,或有头痛,或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安,睡眠多梦,或有面暗,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腹部青筋外露,舌质偏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多有产伤、外伤史。
活血祛瘀,平肝息风。
通窍活血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郁金、地龙、僵蚕、天麻、钩藤等。
兼有痰邪、痰瘀阻窍,加半夏、胆南星、橘红、枳实、人参、茯苓、石菖蒲、竹茹;肢体抽动明显,加全蝎、蜈蚣、炒白芍、甘草;睡眠不安,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生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