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气机理论及方剂治疗失 [复制链接]

1#

“气”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念中近似于物质的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中医学领域里的气大体是指体内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精微物质与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以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见《素问·六节脏象论》)。“机”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关键,是生物体生命力活动的机能。

“气机”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就五脏的共同功能而言,人体之气的出入升降,消长化藏等,又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条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

气机又随其在体腔内所处的位置高低和性质特点而有所不同。一般位高者其气主降,位低者其气主升,从而形成“高下相召,升降相因”(《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协调平衡的常态。至于脏腑之间的共同特点则是五脏主入,“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主出,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素问·五脏别论),具体而言:肾水可上溉于心,则心阴得养;心火下降于肾,则肾阳得温。如此则水火交融,坎离既济,则人体阴阳协调,身心交泰,思维敏捷,睡眠正常。肺气以肃降为顺,肝气以升发为常,则人体呼吸平顺,情绪安宁等。脾居中土与胃相伴,职司运化水谷与水湿,为上下气机之枢纽,脾升清阳。胃降浊阴,从而使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使人肌肉丰满有力,头脑清快等。若气机郁滞,失其常道,则诸病易生。

对于气机的疏调,我的老师,云南省目前唯一的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导师,云岭中医疏调学派创始人张震,在长期的临床和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侯论》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知识和中医学对气机失调的研究进展,针对气机的不协调提出了系统的疏调气机理论,并用之于临床实践。用该法疏理人身整体的气血失调,通过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这个过程,通过恢复人体的自身疗能,发挥人体自身内部的调控机制,达到治疗人体心身疾病的目的。

根据张震60余年之中医药临床诊疗实践经验与领悟,疏调人体气机的基本法则宜以梳理肝气调护脾肾为基础,同时兼顾其它有关证候统筹处理。是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侧翼,即“一体两翼”,兼及其它的治疗法则。疏调气机的核心或关键在于舒展肝气,恢复、调整、激活其正常的疏泄功能,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因为肝在五行“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又为“刚脏”。从汉字的形意结构看,导师认为:“月”旁为肉,“干”字似剑,肝好似人体内部的一柄肉质宝剑,而一剑在体便具有干预它脏活动的势能。当其处于正常状态时本可有疏畅情志、疏利气机、疏泌胆液、疏调月经、疏通三焦等作用。如“木能疏土”有助于脾升清阳、胃降浊阴,“肝合胆”胆液通利,则生化之源充沛。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受影响。肝能“疏利三焦,通调水道”使“水津四布”滋润周身,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又因足厥阴肝经之络脉又“过阴器”与生殖器官有联系,故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与男性阴茎、精关及女性外阴、月经等有关,涉及到泌尿生殖功能。且肝又为“藏血”之脏,肝血充沛则肝体和柔、气机条畅,血运通顺、爪甲荣润、筋强力壮,肝又主“谋虑”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肝功复常、心情舒畅则气机条达、气血和调,有望阻断或缓解、消除由气机郁滞所造成的各种继发性病变和有关症状。此即疏调之核心或靶点所在,因此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云“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经过多年思考和临床实践,张老创立了疏调气机汤,简称“疏调汤”。此是导师自拟之经验方,用于临床治疗已数十年。方药组成如下: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壳10g,

白芍12g,白术10g,仙灵脾15g,

茯苓15g,薄荷6g,甘草6g。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舒肝解郁,疏畅气机,理气和血之功能,主治肝郁不舒,气机失调之证等。

张震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以疏调气机汤基础上,去川芎、枳壳、香附,加上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花、石菖蒲、远志,治疗失眠多梦、惊悸恐慌等症,此为疏调安神汤,具体如下:

柴胡,郁金,丹参,酸枣仁,

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

合欢花,石菖蒲,远志,白芍,

白术,仙灵脾,茯苓,薄荷,甘草。

方义分析:柴胡疏解肝郁,条畅气血;郁金行气解郁,善清郁热,凉血破瘀;仙灵脾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白术健脾燥湿利水;丹参活血祛瘀,通络调经,清心除烦;白芍敛阴、柔肝、补血、平抑肝阳;茯苓补脾渗湿;薄荷辛凉疏散,行气开郁;甘草补脾益气;酸枣仁养心安神,敛阴止汗;柏子仁养心安神、滋阴润肠;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络;合欢花解郁安神;石菖蒲镇静安眠,远志益智安神祛痰,二者合用可交通心肾。

临床实践中,笔者结合张老疏调安神汤应用和其它中医名家的著述,应用于临床中,有一些体会,兹介绍于下。

临床上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寐浅多梦和早醒而难再入眠,对此三类现象分别进行问诊,下一步再详细询问相关兼症。入睡难者,伴有口苦、心烦、脉弦,是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扰动心神,使阳不入阴,而难于入睡;舌苔少、脉象虚、不伴有心烦者,心阴血不足,阴不足以涵养阳气,导致阳不入阴所致。

早醒分2种,年轻人早醒伴心烦者,多为思虑过多,肝气扰心,心神不宁等;老年人早醒,难于复睡,醒后心不烦者,多属于肾精不足,导致心阴不足,阴不敛阳所致。

舌象:舌尖变化和睡眠不足存在着密切关系:绝大多数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舌尖均红和偏红。睡眠不足时间长后,舌尖颜色由红逐渐转变为红点,乃至瘀点,舌尖小范围较其他地方红,见于1天~2周的睡眠不足者;舌尖红点见于数月睡眠不足者;舌尖瘀点见于数年失眠的患者。

脉象:左手脉象主心肝肾,与睡眠关系尤为密切,左脉浮取弦或者寸部弦,多是睡眠不足之象,或是失眠难于入睡,或是熬夜不睡、少睡;左寸部连关部亦弦,则是心肝俱病,通常属于心肝火旺,患者不仅睡眠不足,而且急躁易怒,舌象也相应地不仅舌尖红而且舌边也红。

冠心病气滞的患者脉象多数右寸弦。心主神志的功能和主血脉的功能分别体现在左右手的寸脉上,心神之心的病变反应在左手寸脉,而血脉之心的功能失常却体现在右手脉上。右脉特别细弱为心血虚少,心气不足,若同时左脉浮弦大实,肝气郁结严重,横逆的肝气容易干扰血脉之心的正常搏动,多会导致心律失常而心悸。治疗用磁石、珍珠母等平肝重镇安神药,可以达到平伏左脉之浮弦的目的;脾为后天之本,心气的补益必须通过脾胃的生化,用黄芪和*参等健脾益气药,能够达到补心气和提升虚陷右脉的效果,从而纠正心律失常。

当今有些中医疗效不彰与普遍存在的用药剂量不足有关,多数教科书上的剂量在临床使用中常剂量过轻,但还需严密注意其毒副作及不良反应。如《金匮要略》酸枣仁汤的酸枣仁用量为2升,约为现在的g,而大部分的教科书上酸枣仁的用量为15~30g。病重药轻,疗效自然大打折扣。

酸枣仁味甘而有补益的功能,用于心之阴血不足,不但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而且对全身的阴血都有补益的作用,但对于实证舌苔厚的的失眠患者无效;合欢皮安神兼有疏肝的作用,对兼有肝郁的患者效果良好。夜交藤安神而补肝肾,最宜于舌苔薄干,兼有肝肾不足者;夜交藤和合欢皮都有较好的活血通络的作用;远志安神兼有祛痰作用,但少数患者服用后咽喉不适。

失眠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药性的升降的选择很重要。肝气郁结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病机,失眠的治疗,疏肝得当才能有效,疏肝不当可加重病情。失眠与肝郁是两方面的关系:一是睡眠障碍与肝气郁结的关系,不能入睡属于阳不入阴,处方最要注意可否潜降,全方总的作用若属于升发,虽重用安神药亦无济于事。入睡困难而脉象弦浮者要慎用柴胡,柴胡是疏肝要药,使用得当,取效甚捷,用之不当加重病情。难以入睡者行疏肝之法:减去柴胡,用疏肝降气的药物,如郁金、川楝子,旋覆花;或柴胡,但加入足量的重镇安神类药反制其升发;若能入睡,但睡眠浅而易醒,属于阳可以入阴,但是阴阳不和,可以用柴胡疏肝,此时用柴胡无不能入睡之虑,可以起疏肝理气、调和阴阳之效。

临床上会遇到特殊类型失眠,比如有类失眠患者由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表现为白天困倦,嗜睡,右脉沉弱无力;而心肝火旺,表现为难入眠、早醒、多梦,左脉浮弦,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脾气。加黄柏、磁石、夜交藤、酸枣仁等清肝火、重镇安神,用后脾气得以升提,困倦嗜睡改善,上逆的肝火得降而睡眠得安。

结语:气机的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最基本方式,气机的运行畅通是中医病机理论的重要内容,对诊疗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气机畅达,则人安稳,气机失调,则人致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秉承气机升降理论,注意中医四诊,掌握药性升降,用药大胆而谨慎,使全身气机周流,升降有序,自行归位,明理达本,临床疗效简单高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