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xwdt/人体五大器官“清理器”
1、多吃白豆——清肺、增强免疫
2、多吃红豆——清心火、润肠
3、多吃绿豆——清肝火、祛热毒
4、多吃黑豆——清肾虚、乌发
5、多吃黄豆——清脾虚、助美容
血脂好的人越来越多,今日为大家推荐6种食材。
1、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香菇:降糖、降脂
3、木耳:预防血栓
4、大蒜:降低胆固醇
5、海带:减少脂肪的堆积
6、绿茶:清理肠道
石斛+天花粉——治胃热津亏
石斛+麦冬——治胃脘不适
石斛+忍冬藤——治风湿热痹
石斛+生地——口干烦渴
石斛+北沙参+麦冬+玉竹——治胃衰弱
当归,生黄芪、生地黄、牡蛎,熟地黄。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
黄芪:补气养血,健脾补中。
牡蛎:养心安神,滋阴补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阴虚火旺,糖尿病,大便干结,口臭口干等。
出处:《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歌诀: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味记忆: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熟地、当归、大枣、生姜、芍药、茯苓、人参、甘草、白术)
生甘草:
味甜,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由于它味甘,能助湿壅气,让人感觉中满,所以可以也可用于胃痛,腹痛等;
炙甘草:
一般是蜜炙甘草,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补脾和胃功效,所以可以用于倦怠乏力,脾胃虚弱的人群。
所以生甘草和炙甘草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大夫方子中出现甘草,在抓药配药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是用生甘草还是炙甘草!
小儿厌食方
太子参15克,炒扁豆10克,淮山药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云苓15克,炒苡仁15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石斛10克,枳实3克。
健脾和胃。
小儿厌食、拒食、消化不良、慢性咳嗽、大便粗糙或挟不消化残渣、大便不成形。
水煎服,每日1剂,1剂两煎,头煎加水毫升煎至毫升;二煎加水毫升煎至50毫升。分3次服,连服3剂。
“肝气郁结”是指心情抑郁而气机郁滞,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发病以肝为主,兼及心、胃、大肠、小肠,如郁病、失眠、梅核气等,大家不容忽视。
食疗小秘籍——丹麦大枣汤:甘草6g、小麦50g、大枣10g,长期服用,可以解郁舒肝、养心安神。
日常可以多吃理气解郁的食物,如黄花菜、金橘、柚子等,少吃酸涩食物,如青梅、乌梅、杨梅、南瓜。
胃病表现为胃脘堵闷,肢体困重,口中黏腻无味,大便溏或大便不爽,舌暗红苔腻者,则当以化湿为先,化湿之品常用茵陈、佩兰为伍。佩兰其气芬芳清香,长于醒脾,宣湿化浊,善能祛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金匮要略》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茵陈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并善渗泄而利小便。《本草正义》谓其:“入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脾胃之湿热。”《本草述钩元》谓其;“发陈致新。与它味药之逐湿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区。”两者合用,醒脾化湿,胃脘堵闷、肢体困重、口中黏腻无味等症自除。用于慢性胃炎胃镜下胃内滞留粘液较多,粘液湖浑浊,或见糜烂病灶者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亦有一定疗效。
乌鸡四物汤:
材料:酒川芎,九制熟地,酒杭白芍,酒岷当归,红枣,八角,肉桂,乌鸡
功效:补血,美容养颜,安精神,适用于女性面色黯淡微黄不红润,色斑,月经量少,痛经,男士头晕乏力面色白,工作压力大,老人低血压头晕血糖低,指甲白,儿童低血压消瘦面色白无华,记忆力差。
防暑祛湿别忘益气
夏天又闷又热,空气潮湿,人容易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医院副院长彭康教授提醒,大家调理身体一方面要防暑祛湿,另一方面要注意益气、生津补液。有三种药食材推荐给大家:
1.桑葚
桑葚是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的功效。桑葚可以这么吃:
桑葚汁:干桑葚50克(鲜桑葚克),水煎取汁,加适量冰糖服用。
桑葚酒:取新鲜熟透的桑葚克,米酒0毫升,浸泡半个月,适量饮用。
桑葚膏:桑葚克、蜂蜜适量,将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匀饮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2.西洋参
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也能降火、生津液。服用方法:每次5克,加水炖服,也可每次取1~2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3.广藿香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的功效。预防中暑,可煎水服用,每次5~10克(鲜品20~30克);或藿香、佩兰各10克,煎水服用。不宜久煎,水煎10~15分钟即可。
秦桂汤
*参10~15g 炒苍术10~15g 白术10~15g 葛根15g 肉桂3~6个 白头翁10g 秦皮10g 煨木香10g
健脾理气、清热燥湿。
慢性痢性腹泻,临床表现详见正文。
本方以*参补中气,和脾胃,白术补气健脾,苍术健脾燥湿,盖泄泻无不由于脾胃,用上3味以图根本之治;肉桂温脾阳,葛根升阳止泻,木香行大肠之滞气,白头翁清胃肠湿热,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泻。诸药合用,温阳健脾。清热燥湿,治疗以脾阳虚与胃肠湿热为主要矛盾的“慢性痢性腹泻”可收良效。
排便时多转矢气加煨诃子。晨醒即欲排便的加肉蔻炭、熟附块。排便如挤牙膏状加桔梗、炒黑丑。腹胀加炒槟榔、炒枳壳。小腹有索条状凸起作痛加炙甘草、炒白芍。苔腻先予制大黄、黄连、黑丑、肉桂,或枳实导滞丸加肉桂。服二三剂,俟腻苔渐化,即予秦桂汤。
三子养心汤(养心安神)
材料: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3克
功效:养心安神,治阴血亏虚的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尤其出汗者尤佳。
酸枣仁、柏子仁:均味甘性平,功能养心安神,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相须为用,而且酸枣仁敛汗,自汗盗汗均可用,柏子仁止汗,兼润肠通便。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治疗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三药合用,用于阴血亏虚的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
做法:取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3克,加入适量开水,泡服,睡前服用。
养生茶之“三白龙”茶:健脾养胃、补益气血
材料:白术5克,白芍、白茯苓、乌龙茶、生姜、甘草各3克。
做法:将白术、白芍、白茯苓研成粗末。将生姜切丝,与药末、甘草、乌龙茶一同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本茶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胃的功效。茶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过敏体质日常食疗方--固表粥、玉屏风散粥
固表粥:
乌梅15g,黄芪20g,当归12g,用砂锅煎成药汁,用汁煮粳米g成粥,加冰糖食用,可养血消风,扶正固表!
玉屏风散粥:
黄芪g,白术50g,防风50g,将三味药用烤箱烤干,打碎混合,干燥保存。小米50g及ml水煮熟后关火,加入打碎的粉末2.5g,盖盖子焖5分钟。每天一次,连服天。
泥鳅黑豆瘦肉汤
泥鳅约克,黑豆60克,猪瘦肉克。
泥鳅剖净去肠脏,猪瘦肉切细,黑豆洗净,将三物一起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熟烂,和盐调味,饮汤或佐膳。
补中健脾,滋阴祛湿。
泥鳅性味甘平,入脾经,有补中、祛湿、养阴的功效。《滇南本草》谓:“通血脉而大补阴分。”《医学入门》谓:“补中,止泄。”《本草纲目》谓:“暖中益气……解消渴。”黑大豆又称乌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性味甘平,入脾、肾经,有清热解毒、养阴利水的功效。《本草纲目》谓:“黑豆人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内热而活血解毒。”《食经》谓:“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食物本草会纂》谓:“散五脏结积,除胃热,逐水气,消肿胀,散瘀血。”猪瘦肉性味甘平,人脾、胃、肾经,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千金·食治》谓:“宜肾,补肾气虚竭。”《随息居饮食谱》谓:“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
肝癌口干纳呆或伴黄疸腹水者。
石斛猪瘦肉汤:石斛15g,沙参20g,麦冬10g,杞子15g,猪瘦肉g。主治胃阴虚灼痛,阴伤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少等证。
太子参石斛淮山瘦肉汤:石斛15g,太子参15g,猪瘦肉g,蜜枣和姜片适量。功用:补脾益胃、气阴两滋。适宜人群:气阴两虚者尤其适宜。脾虚者可酌情减少石斛用量。
黄芪粥
材料:*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粳米克。
做法:前五味,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渣。下淘洗干净的粳米克,煮粥毫升。
功效:益气力、补虚弱、健脾胃。
适用:元气不足,脾胃虚弱,气短自汗,语音低怯,面色白,食少便溏腹泻,神疲懒动,四肢无力,易患感冒,舌淡胖苔净,脉缓弱。对于老人患者尤为适宜。
用法:每日1次,清晨顿服。
5道甜汤解暑祛湿
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
中医认为,小暑前后天气湿热,要解暑热就必须祛湿,同时由于出汗多,还要兼顾生津。夏天容易吃过量冷食、常吹空调,所以清补温阳也很关键。在此推荐5款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解暑甜汤。
1、红豆花生糖水
材料:红豆20克、花生10颗、去核红枣两枚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黄糖调味。
功效:红豆性平,健脾利水,消除湿热。这道甜汤有助于健脾利水,温中散寒。
2、山药小麦米汤
材料:山药30克、水发小麦30克、水发大米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丁;锅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倒入食材,小火煮1小时,加盐或糖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性平,益气养阴,补益脾肺。
3、银耳莲子水
材料:银耳半朵、去心莲子10颗、百合10克、枸杞10粒
做法:食材洗净;除枸杞外的材料下锅,加约4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至银耳软烂,加枸杞煮10分钟,加黄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莲子性平,清热降火,宁心安神,补脾止泻;用于炖汤有清热生津的功效。
4、莲藕绿豆汤
材料:莲藕克、绿豆50克、陈皮两克、生姜3~5片
做法:莲藕洗净切块;食材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煲10分钟后转小火煲50分钟,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莲藕生吃偏寒,但炖煮之后偏温,有健脾消暑的功效。
5、无花果雪梨水
材料:无花果两粒、雪梨1个、去核红枣两颗、枸杞10粒
做法:雪梨去核切块。锅内加约4碗水,烧开后加入剩余食材,小火煮40分钟,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无花果性温,健脾消食;煮汤益肺生津,清热解暑。
养生食谱之「补肾强身粥」
配料:腰果20克,黑豆10克,黑米20克,糙米40克,有机大米40克,黑芝麻10克,核桃20克,荞麦30克,水1毫升。(推荐3人食用)
食用方法:黑豆温水泡软,将黑芝麻、黑米、糙米、大米、荞麦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泡软黑豆和1毫升水煮制30分钟,再放入切成小块的腰果、核桃仁继续煮10分钟,调味至美味可口即可食用。
材料:红枣10颗,米50克。
制法:
1、红枣洗净、去核、切片备用;
2、米洗净盐油腌制20分钟;
3、米凉水下锅,煮沸20分钟,放入红枣,再煮1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滋润肌肤,益颜美容。
禁忌:月经期妇女,体质燥热者慎用。
「宁心安神粥」
配料:莲子10克,小米30克,有机大米50克,红枣20克,黄豆15克,百合5克,水毫升。(推荐2~3人食用)
食用方法:黄豆淘洗提前泡软,同大米、小米、莲子、百合、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毫升水煮熟,即成宁心安神助眠粥,加入白砂糖或蜂蜜冲调更香甜。
银杏莲子乌鸡汤、沙参玉竹焖老鸭
银杏莲子乌鸡汤
材料:
银杏30g,莲子50g,乌鸡腿1只,盐5g。
做法:
1、乌鸡腿洗净、剁块,汆烫后捞出冲净,沥干;莲子洗净,去心。
2、将乌鸡腿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鸡腿,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
3、加入莲子、银杏,续煮30分钟,加入盐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
本品可健脾益气、固肾止带、延缓衰老,适宜腰膝酸软者,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的女性,月经不调者,失眠者,夜尿频多者,以及肺虚咳嗽者食用。
沙参玉竹焖老鸭
材料:
老鸭1只,玉竹30g,沙参30g,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老鸭处理干净,汆去血水,斩块备用。
2、姜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成花。
3、沙参、玉竹洗净。
4、锅中加适量水煮沸,下入沙参、老鸭、玉竹、姜片,转小火煨煮1个小时后,加入盐、撒上葱花即可。
养生功效
老鸭、玉竹、沙参都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养颜护肤的功效,适宜津亏肠燥型便秘者,气管炎、阴虚咳嗽患者,皮肤干燥、无弹性者食用。
白菜煲排骨
排骨g,小白菜g,姜10g,盐适量。
①排骨洗净、剁块;小白菜摘后、洗净。②排骨下开水氽烫后,捞出。③锅中加入清水,放生姜、排骨煲50分钟,再下入小白菜、盐、味精,煮至入味即可。
营养滋补,又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排便排毒。
伏天酷热,人容易大量出汗,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会有食欲不振,疲倦、口干舌燥,严重的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表现,因此,暑天要注意补虚损。
日常注意补益脾胃、解暑祛湿,不妨喝些粥,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给大家分享个粥的食疗。
薏苡仁玉米须粥
取薏苡仁15克、玉米须6克、大米50克,大米淘洗后,与薏苡仁、玉米须一同入锅,加入适量水煮成粥即可食用。可解热健脾、利水祛湿、补虚和胃。
薏仁桑枝核桃饮迅速止痛
中医认为,长期在风湿的环境下,风湿侵袭人体,留驻关节处,阻遏经脉,致使湿热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服用薏仁桑枝核桃饮,可以有效缓解痛风引起的热痹。具体为:取生薏仁克、桑枝30克、核桃仁4枚,一起放入1升水中浸泡1小时,开火熬20分钟,沸腾后再煎30分钟,至药液剩毫升左右即可。滤出药液,分早晚2次空腹饮用,一天即可见效,连喝3天左右可缓解症状。需注意一定要温服。
方中,薏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可有效排出人体湿气。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善达四肢经络,痛风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其适宜风湿热痹导致的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本草备要》记载桑枝“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普济本事方》单用桑枝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用桑枝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枝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核桃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润肠通便,可治腰膝酸痛。诸药合用,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湿热证痛风止痛效果显著。
总是满头大汗,祛湿温阳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汗液排出,可调节体温、排泄废物。但夏季,很多人动不动就满头大汗,中医称之为“头汗”,属于病理性出汗的一种,主要原因是身体湿热和阳虚。湿热头汗。主要表现为头部出汗、质地黏滞,多伴有面赤烘热、头身困重、烦躁不安、大便黏腻等症状。这类头汗,主要是因为上焦湿热循经上蒸或中焦湿热蕴蒸而郁遏头面所致,“头为诸阳之会”,湿热与头部诸阳之热相合,一来头部汇聚的热更多,二则因为湿邪阻遏导致头面之热难以散发,因此出现头部蒸郁出汗,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推荐两个方法:1.喝薏米红豆汤(粥)。薏米和红豆各抓一把,放入锅中加水熬汤,可放点冰糖。上班、散步装入水杯中随身携带。2.用西瓜皮和马齿菜(马齿苋)稍加冰糖煮茶饮,效果和口感也不错。如果症状较重或通过食疗不能解决问题,可以服用中药进一步调理,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茵陈五苓散、三仁汤等。
阳虚头汗。主要表现仅为头部出汗,出汗量较大,且伴有面色苍白、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症状。阳气中的卫气作为“人体卫士”,不仅保护身体不受外来致病因素侵袭,同时还具有主管身体毛孔开合的作用,控制身体的排汗功能。如果阳气虚弱,其组成部分之一的卫气自然就会减少,功能随之减退。因此,解决满头大汗的方法,需要温阳益气、固表敛汗。推荐两个方法:1.喝羊肉汤。用适量的羊肉或羊脊骨(带肉与骨髓,需要砸破骨头),加入葱、姜、食盐,还可添加一点黄芪、太子参、肉苁蓉等补气补阳的中药一起熬汤。本方性温,夏季建议早晨食用。2.艾灸。每天用艾条灸关元(脐下正中4横指处)、足三里(外膝眼下4横指处),具体方法是:点燃艾条,距离穴位10厘米处,灸5~10分钟。每日一次,注意避免烫伤。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选自《针灸大全》,本歌赋主要说明了十二经脉与气血的关系。《针灸大全》系明代徐凤编撰。
多气多血经须记[1],大肠手经足经胃[2]。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3]。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4]。
[1].多气多血经须记:对于多气多血的经脉必须要牢记。
[2].大肠手经足经胃:多气多血的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及足阳明胃经。
[3].三焦胆肾心脾肺:分别指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4].膀胱小肠肝所异:指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各条经脉因气血多少而不同。
肩井穴、颈百劳
肩井穴位于足少阳胆经腧穴,三焦经、胆经、胃经、阳维脉之交会穴。
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颈椎病、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瘰疬、乳腺增生、乳汁少、难产。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可艾灸。
肩井位于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如经脉之气汇聚之市井之地,取此穴可疏通全身经脉气血,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颈百劳穴
颈百劳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每日“穴”习——肩井穴、颈百劳
颈项强痛、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
直刺0.5寸——1寸,可艾灸。
颈百劳可以补益肺气、宣肺平喘、为治疗虚劳病要穴,善治诸虚百损。
委中——调理多种病症的宝贝穴,可治腰痛、吐泻!
由于现代人坐、卧的时间往往大于行走、劳作的时间,因此很多人都有腰背疼痛、颈椎不适的症状。医院进行调理外,不妨试试这个穴位委中穴。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点养生体验的朋友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腰背委中求,这里所说的委中就是委中穴。腰背委中求之语,出自《四总穴歌》,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
委中——调理多种病症的宝贝穴,可治腰痛、吐泻!非常厉害
为什么腰背部疾病都可取委中?
腰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引起的。
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决定了委中穴具有治疗急性腰痛等病症的功能。若膀胱经气血不通,就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而使腰背部产生疾病、疼痛,不通则痛。
委中穴是膀胱经合穴,膀胱经脉从头至脚,有两条支脉过腰部,最终会合委中穴。
因此通过按摩来刺激委中穴,就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起到疏通腰背部的气血,增强人体阳气,调理腰部病痛之目的。
《内经》有记载: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
急性腰扭伤、腰痛是内虚加外力损伤了筋脉,气滞血凝、不通而痛,腰背是膀胱经巡行部位,所以刺膀胱经穴委中出血,可以治疗急性腰痛。
委中穴的位置
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
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委中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委中穴位于人体膝盖后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委中——调理多种病症的宝贝穴,可治腰痛、吐泻!非常厉害。
其实很好找,就是在窝里面,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继续下行。因此,刺激这个穴位,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强力点按这个穴,病人的腰背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大为减轻。
委中穴调理腰背疾病的方法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稍感酸痛。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穴。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揉。
总之,委中穴是对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不过,人体的穴位非常复杂高深,对穴位的位置和按摩力度都是有要求的。建议大家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再配合用药治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中医健康养生之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只手合在一起,左手的食指在右手腕的后部,而列缺穴在食指的尖端下方。此点位于三经的交点处,因此不仅对肺经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大肠经和任脉也有调节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偶尔的风寒,我们将引起难以描述的头痛。此时,我们可以按压列缺以减轻头痛的不适感,也可以用热毛巾擦拭额头。
列缺穴位滋补肺肾的作用还来自其与任脉的联系,后者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滋养肺肾阴虚。因此,列缺穴也遵循任脉的作用,对糖尿病,耳鸣,干眼等因肾阴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侠白穴
侠,通“夹”,指旁边,此穴位夹胸肺之两旁;白,指白色,因为肺在中医五色里面属于白色,故名侠白。有谓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四寸,或肘横纹上五寸处。(此穴在天府穴下一寸处,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一寸)。
取穴:双手合掌向前伸直,夹住乳房,乳头所对的手臂内侧即是侠白穴
每天一穴位——侠白穴